古代道教中名医道士在驱除瘟疫中做出巨大贡献!

郑州风水文化吉元堂 2020-09-30 07:27 余信锋风水师编辑 浏览
瘟疫在古代社会具有极大的破坏性,而道教正诞生于汉末瘟疫多发之时,其创教即与瘟疫治疗的实践产生了紧密联系。道教对瘟疫产生的原因依自身宗教义理给出了独特的解释,并提供了多样化的治疗方法。中医方剂、道符、咒语和斋醮科仪属于信仰疗法、心理疗法的范畴

古代道教中名医道士在驱除瘟疫中做出巨大贡献!

现代预防医学认为传染病 (古时泛称瘟疫) 是由病原体引起, 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多种疾病的总称。传染病流行要求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因此,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以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者为主要内容。

中国汉朝开始,道教就认识到瘟疫是瘟鬼施放的毒气,认为感染毒气的原因既可能是善恶报应、承负灾祸也可能是身体缺乏保养、元神不固。基于道教对瘟疫致病原因的分析,道教一方面主张通过原始巫术式的恫吓、以忏悔谢罪为主的祈禳之术和具有象征意蕴的送瘟仪式等道教法术来治瘟,另一方面也强调通过施药、存想、行气等道教医术来治瘟。道教治瘟的思想基础主要包括道生万物的宇宙论、形神相依的人体观、天道承负的伦理观三个方面。道教治瘟对中国古代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瘟疫在古代社会具有极大的破坏性,而道教正诞生于汉末瘟疫多发之时,其创教即与瘟疫治疗的实践产生了紧密联系。道教对瘟疫产生的原因依自身宗教义理给出了独特的解释,并提供了多样化的治疗方法。中医方剂、道符、咒语和斋醮科仪属于信仰疗法、心理疗法的范畴,而道教防治瘟疫的养生术则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在今天仍有重要的价值。

传染源指的是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除病原体的人和动物。现代防疫思想指出, 针对不同传染源可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 如对病人可采取隔离法, 这在古代社会就已施用。此外, 道教对动物传染源也提出了控制措施。

1. 隔离法

隔离法, 是指将传染病病人或疑似者安置在一定场所, 使之不得与易感人群接触的措施, 其方式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因时因地而定。

东晋道士葛洪著《肘后备急方》,古代中医方剂著作。是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中医治疗学专著。8卷,70篇。东晋时期葛洪著。原名《肘后救卒方》,简称《肘后方》。系作者将其原著《玉函方》(共100卷),摘录其中可供急救医疗、实用有效的单验方及简要灸法汇编而成。经梁代陶弘景增补录方101首,改名《补阙肘后百一方》。此后又经金代杨用道摘取《证类本草》中的单方作为附方,名《附广肘后方》,即现存《肘后备急方》,简称《肘后方》。

注释葛洪字稚川,江苏句容人,约生活于公元3-4世纪,享年81岁。其父、祖父都是大官僚,其本人也因参加过镇压农民起义而被赐爵关内侯。晚年隐居于广东罗浮山修行,“欲炼丹以祈遐寿”,“优游闲养,著述不辍”,直至去世。

注释陶弘景(公元456536年),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镇江一带)人,号华阳隐居(自号华阳隐居)。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作品有《本草经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华阳陶隐居集》等。

陶弘景的一生,跨宋、齐、梁三代,经历可谓复杂。虽然梁武帝对其恩遇有加,《南史》也有“山中宰相”之誉。但在南梁时期,举国崇佛的大环境下,陶弘景作为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迫于压力出走远游。最后以道教上清派宗师的身份,前往鄮县礼阿育王塔,自誓受戒,佛道兼修。正是如此才避免了如寇谦之的新天师道一世而亡的下场。

后人皆将此事视作齐梁佛道交融的例证来宣讲,却从未分析陶弘景礼佛的真实原因。陶弘景此举,实非出于自愿,而是为维护茅山道众的生存不得已而为之。陶弘景有悼好友沈约诗云:“我有数行泪,不落十余年,今日为君尽,并洒秋风前。”

陶弘景被迫受戒后,假借悼念沈约之实,诉说自己痛苦之心境。苏东坡所感慨的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实古今皆然,博大如陶弘景者也概莫能外。陶弘景工草隶行书尤妙。对历算、地理、医药等都有一定研究。曾整理古代的《神农本草经》,并增收魏晋间名医所用新药,成《本草经集注》七卷,共载药物730种,并首创沿用至今的药物分类方法,以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实分类,对本草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原书已佚,现在敦煌发现残本)其内容为历代本草书籍收载,得以流传。

 

《黄帝内经》提出对瘟疫要注意“避其毒气”, 与现代预防医学的隔离思想契合。据《蜀记》记载, 张道陵因患疟疾而到神社中“避病疟”, :“张陵避病疟于丘社中, 得咒鬼之术书, 为是遂解使鬼法。”《肘后备急方》也提到将麻风病患者送入深山进行隔离的方法, :“余又闻上党有赵瞿者, 病癞历年, 众治之不愈, 垂死。或云不如及活流弃之, 后子孙转相注易, 其家乃赉粮, 将之送置山穴中。”当时社会认为瘟疫多是鬼神所致, 因此便有“避疾”的方法, 使患者远离人群, 隔绝了传染源。

此外, 道教还用“隔断”法术禁断瘟疫传染。该法术引导信众有意识地规避传染源, 提升信众的自我保护意识。《道法会元》记载宋元时期的“隔瘟法”:“凡邻家有时灾, 恐不知忌炁息传染者, 须当择一日, 奏申行移如意, 书篆符命镇断……望病人家向浇画地界, 用画河开五路九宫断法禁之, 牒檄官将守卫, 再以和瘟符烧於灶中及池井水缸等处。”向病人家室“浇画地界”, 用“断法禁之”, 禁止未患病者进入病人家的地界, 从而隔离传染源, 故“隔断”法术可认为是隔离法的形式之一。

 

2. 控制动物传染源

动物传染源可作为某些病原体的宿主, 使得疾病在动物和人之间互相传播, 因此不能忽视动物传染源。

葛洪指出, 对于经济价值较大的动物传染源, 如牛马等牲畜, 可采用赤散方予以治疗。曰:“牛马疫, 以一匕著舌下, 溺灌, 日三四度, 甚妙也。”还指出狂犬发病的征兆:“及寻常忽鼻头燥, 眼赤不食, 避人藏身, 皆欲发狂。”并指出控制狂犬的方法:“宜枸杞汁, 煮糜饲之, 即不狂。”孙思邈也明确指出控制狂犬的方法:“凡春末夏初, 犬多发狂, 必诫小弱持杖以预防之。”

葛洪还指出“射工毒”和“沙虱毒”动物宿主的控制方法:“当养鹅鸭, , 人行将纯白鹅以辟之, 白鸭亦善。带好生犀角, 佳也。生麝香、大蒜合捣, 以羊脂和, 著小筒子中, 带之行。”即对于“射工毒”, 可通过饲养鸭鹅来捕食射工毒虫的方法, 或者佩带生犀角躲避射工毒虫的方法控制毒虫侵袭;对于“沙虱毒”, 可利用麝香和大蒜避免沙虱近身。

切断传播途径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到易感人群的传播过程, 常见的传播途径有:水、土壤、空气、飞沫、经节肢虫类传播等。消毒是最常用的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 道教对此做出了诸多实践。

1. 消毒法

消毒法是道教常用的防疫手段, 包括烧熏、佩挂和涂抹药物消毒法。这类药物多以雄黄等本草香物为主, 其药物本身、烧熏气体及挥发油成分均具有一定的消毒灭菌作用, 从而发挥卫生防疫功效。

烧熏消毒法利用消毒药品的燃烧所产生的气体进行空间消毒, 一般在院内、中庭烧之, 通过燃烧熏蒸方式达到消毒空气环境的作用。《肘后备急方》记载诸多烧熏法的辟瘟疫方, 如“太乙流金方……中庭烧, 温病人亦烧熏之”和“虎头杀鬼方……每月初一、十五半夜院内烧一丸” 。《备急千金要方》亦记载诸多烧熏辟瘟疫方, 如太一流金散方③、杀鬼烧药方④、虎头杀鬼丸方⑤、辟温杀鬼丸和雄黄丸方⑥等。 将这类中药焚烧后熏蒸庭院, 起到对居住环境的消毒作用, 一定程度上切断病原体的传播。

注释《太一流金散》(《千金》卷九)、雄黄散(《圣惠》卷十六)、流金散(《圣济总录》卷三十三)。本方方名,《外台》引作“太乙流金散”。方中“羖羊角”,《外台》作“羚羊角”。药物组成:雄黄3两,雌黄2两,矾石1两半,鬼箭1两半,羖羊角2两。

注释《杀鬼烧药方》是一种药物,主治妇人与鬼交通。出自《千金》卷九。【药物组成】雄黄1斤,丹砂1斤,雌黄1斤,羚羊角(羖羊角亦得)3两,芜荑3两,虎骨3两,鬼臼3两,鬼箭羽3两,野丈人3两,石长生3两,(豕段)猪屎3两,马悬蹄3两,青羊脂8两,菖蒲8两,白术8两,蜜蜡8斤。【制备方法】上为末,以蜜蜡和为丸,如弹许大。【用法用量】朝暮及夜中,户前微火烧之。

注释:《虎头杀鬼药方》【别名】虎头杀鬼丸、杀鬼虎头丸、虎头丸、七物虎头丸、虎杖头杀鬼丸、辟瘟杀鬼丸

【处方】虎头骨5两,朱砂1两半,雄黄1两半,雌黄1两半,鬼臼1两,皂荚1两,芜荑1两(一方有菖蒲、黎芦,无虎头、鬼臼、皂荚)。

【制法】上为末,蜡蜜为丸,如弹丸大,绛囊贮之。

【功能主治】辟温。除一切疫气。主

【用法用量】虎头杀鬼丸(《千金》卷九)、杀鬼虎头丸(《圣惠》卷十六)、虎头丸(《医方类聚》卷五十八引《澹寮》)、七物虎头丸(《东医宝鉴·杂病篇》卷七引《宝鉴》)、虎杖头杀鬼丸(《普济方》卷一五一)、辟瘟杀鬼丸(《兰台轨范》卷七)。《医方类聚》引《澹寮》本方用法:晨起各人吞小豆大一丸,不致传染。

【摘录】《肘后方》卷二:看了上面文章关于虎头杀鬼方的介绍,我突然发现好的身体还是要从饮食做起。平时大鱼大肉和太寡淡都不是养生之道,科学的荤素搭配才是最重要的。

注释:《雄黄丸主治疔肿,小儿中恶心痛,小儿诸般喘嗽,盐醋等齁哮吼,时气热毒,下痢赤白;及下部毒气,下细虫如布丝,长四五寸,黑头锐尾;蛊注;四肢浮肿,肌肤消索,咳逆腹大如水状,漏泄,死后注易家人,食蟹中毒,烦乱欲死者。

佩挂药物法利用药物的挥发性, 将其气味持续释放而防御疫邪侵袭, 至今仍然在民间使用, 佩挂部位一般是床帐前、门户上、胸前、手臂等。《神仙传》记载道士尹轨⑦擅长通过佩挂“辟疫药丸”的方法预防瘟疫的事迹:“尹轨者……腰中带漆竹管数十枚, 中皆有药, 入口即活, 天下大疫, 有得药如涂其门, 则一家不病, 病者立愈。” 《肘后备急方》强调通过佩挂药物法可有辟瘟疫的良效, :“有辟瘟疫的单行方术……悬门户上, 又人人带之。” 此外, 对于预防蛊毒也采用佩挂药物法, :“得真犀、麝香、雄黄为良药, 人带此于身, 亦预防之。” 《备急千金要方》亦记载佩挂药物防疫法的相关要方, 如太一流金散方、虎头杀鬼丸方、辟温杀鬼丸、雄黄丸方和赤散方等。

注释尹轨字公度,山西太原人。他精通《诗经》、《尚书》、《礼》、《易》、《春秋》这五经,尤其擅长天文星象和河洛图解方面的学问。晚年他专心学道。经常服用黄精粉,每天服三盒,已经活了上百岁。他常常预言天下的兴盛或衰亡,别人的安危吉凶,都非常灵验。尹轨平时腰里挂着十几个上了漆的小竹筒,里面全装的药,他说他的药可以使人免受兵祸和瘟疫之灾。有一次他给人一丸,让那人把药带在身上。当时世道很乱,那人的乡亲都遭到了祸事,只有那人免除了祸患。瘟疫流行时,如果能把尹轨的药一小粒涂在门上,全家就不会被传染上瘟疫。他有个弟子叫黄理,住在陆浑山中。山中有个老虎经常出来祸害人。尹轨让黄理把树锯成柱子,离他家五里的地方,在东西南北四方各埋一根木柱,埋好后,尹度在柱子上打上封印,此地老虎便绝迹了。老虎如果来也是走到五里地埋柱子的地方就不敢再往前走。有一家屋上停着一只怪鸟,这家人来找尹轨,尹轨就写了一道符,让哪家人把符贴在怪鸟叫的地方。到了晚上哪怪鸟死在了符下。有一家死了人,由于太穷没法办理丧事。尹轨前去这家看望,孝子向他哭诉家中的困境,尹轨心里很难过,就让孝子找了一小块铅来。尹轨带着铅进了荆山,在山中搭了个小屋,在小屋中生起炉火把铅熔化,然后把自己所带的药弄了米粒大的一点投进铅水里,搅了一阵,铅就变成了好银子。尹轨把银子送给那孝子,并对他说:“我可怜你家里太穷不能治丧,所以帮你一把。你千万不要对别人说我用铅炼银的事!”有个人欠了官府百万钱,官府要捉住他,尹轨就从富人那里借了几千钱给那人,让他买来一百两锡。尹轨把这一百两锡用火熔化了,然后留了一方寸那么大的一匙药投进去,锡就变成了一百两黄金,让他还给了官府。后来尹轨进了太和山(今在山西朔县)成仙而去。

涂抹药物法是将药物涂抹在身体表面组织或某一部位, 以达到消毒防疫的作用, 涂抹部位一般为额上、五心、鼻人中及耳门等处。《肘后备急方》指出涂抹药物法可用于预防瘟疫, :姚大夫辟温病粉身方⑧……以涂粉于身, 大良;赵泉黄膏方……以摩身体数百遍;佳;赤散方……亦宜少许以内粉粉身佳。” 《备急千金要方》亦记载涂抹药物法的一些要方:“辟温气, 雄黄散方……以涂五心额上鼻人中及耳门;辟温病, 粉身散……以粉身。”

注释《辟温病粉身方》伤寒、温病用药大体及辟温方:凡除热解毒,无过苦醋之物,故多用苦参、青葙、艾、葶苈、苦酒、乌梅之属,此其要也。夫热盛非苦醋之物则不能愈。热在身中,既不时治,治之又不用苦酢之药,如救火不以水,必不可得脱免也。

又曰∶今诸治多用辛甜、姜、桂、人参之属,此皆贵价难得常有,比行求之,转以失时。

而苦参、青葙、葶苈子、艾之属,所在尽有,除热解毒最良,胜于向贵价药也。前后数参并用之,得病内热者,不必按常药次也。便以青葙、苦参、艾、苦酒治之,但稍与促其间耳,无不解。(《外台》卷三)

断温方:二月旦取东行桑根,大如指,悬门户上。又人人带之。(《医心方》卷十四)。

断温病,令不相染着法。

断汲水绠,长七寸,盗着病患卧席下。(《医心方》卷十四)

辟温病粉身方:川芎、苍术、白芷、零陵香各等分,三物等分,下筛,内粉中,以涂粉于身,大良。(《肘后方》卷八)

疾疫流行预备之,名为柏枝散方∶南向社中柏,东向枝,取曝干,末,服方寸匕,神验(《肘后方》卷八)。

 

(二)管理卫生法

1环境卫生

在阻断瘟疫传播的过程中, 搞好环境卫生作用重大, 包括空气和水源环境等。消毒法是搞好空气卫生的主要方法。《肘后备急方》和《备急千金要方》均提出诸多用于辟瘟疫的空气消毒法, 如太乙流金方、虎头杀鬼方等, 通过烧熏法、佩挂法或涂抹法进行大面积或局部空气的消毒, 该法尤其以经空气传播传染病的预防效果佳。

水源卫生是人体健康的重要保障, 也是瘟疫时期整治的重要对象。《备急千金要方》记载“岁旦屠苏酒⑨”用于井水消毒, 可预防瘟疫, :“岁旦屠苏酒方:饮药酒得三朝, 还滓置井中……当家内外有井, 皆悉着药, 辟温气也。”  此外, 《肘后备急方》记载的辟温疫的单行方术:“又各二七枚投井中, 又以附子二枚, 小豆七枚, 令女子投井中。” 以及《急备千金要方》记载的断瘟疫方:“正旦吞麻子赤小豆各二七枚, 又以二七枚投井中。” 均提及对井水投以小豆等药物, 可起到杀虫消毒的作用。水源消毒法尤其以经水传播传染病的预防效果较佳。

注释《岁旦屠苏酒方》------预防瘟疫毒菌:【配方】大黄、桔梗、署椒各十五株,白术、桂心各十八株,乌头六株,菝葜十二株。一方有防风一两。

【制法】上七味 咀,绛袋盛,以十二月晦日日中悬沉井中,令至泥,正月朔日平晓出药,置酒中煎数沸。

【主治】辟疫气,令人不染温病及伤寒。

【用法】於东向户中饮之,屠苏之饮,先从小起,多少自在。

(《备急千金要方》)

 

2个人卫生

在阻断瘟疫传播的过程中,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容忽视, 包括沐浴习俗和饮食习惯等。

道教注重药浴习惯, 用于预防疫病。药浴法是将药物作为沐浴汤, 通过药浴来辟疫。据《备急千金要方》记载:“凡时行疫疠, 常以月望日, 细剉东引桃枝, 煮汤浴之。”当瘟疫横行时期, 煮药汤沐浴, 可防疫。书中还指出, 针对新生儿可采用“浴儿法”进行避疫, 使其终身不患疮疥:“儿生三日, 宜用桃根汤浴……浴儿良, 去不详, 令儿终身无疮疥。”

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导致疾病产生与流行的因素之一, 道教对此已有认识并列举预防瘟疫的饮食禁忌。葛洪指出:“凡所以得霍乱者, 多起饮食, 或饮食生冷杂物。” 孙思邈亦表示:“夫霍乱之为病, 皆因饮食, 非关鬼神。” 可见, 二人均将霍乱的起因归结于饮食因素, 认为饮食生冷或不洁导致疾病发生。故葛洪明确告诫禁止食用自死性畜生, 否则将导致疾病。曰“六畜自死, 皆是遭疫, 有毒, 食之洞下, 亦致坚积……几物肝脏, 自不可轻啖, 自死者, 弥勿食之。” 孙思邈提出“不知食宜者, 不足以存也”,告诫“勿食生肉伤胃一切肉惟煮烂。以避免病从口入。并引用“黄帝云:七月勿食生菱芰作蛲虫”,指出不可生食菱芰,否则招致蛲虫病。

 

保护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是指对传染病病原体缺乏免疫力, 易受感染的人群。现代医学保护易感人群措施主要有免疫预防、药物预防和个人防护等, 道教保护易感人群措施多属养生术。葛洪注重防治于先的养生思想, 《抱朴子》记载:

或问曰:“为道者可以不病乎抱朴子曰:“养生之尽理者既将服神药又行气不懈朝夕导引以宣动荣卫使无辍阂加之以房中之术节量饮食不犯风湿不患所不能如此可以不病……又多令人以针治病。”

道教认为养生术可预防疾病,具体包括饮食法、服药法、行气法和导引法等。此外,还有针灸法。另外,免疫接种法作为现代防疫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古代也同样受到道教的推广。

 

1. 饮食法

道教医书少有记载预防瘟疫的食物种类,多强调饮食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通过正确的饮食可增强易感人群的抗病能力。

《黄帝内经》反复强调饮食对脾胃的重要性,认为“人以水谷为本”,四季皆“以胃气为本”,“胃不和则精气竭”。若饮食不节,饥饱无常,不但损伤脾胃,也会影响五脏和精气,降低抗病能力。《太平经》认为控制饮食可去除百病,曰:“食无形之物看,节少为善……节食千日之后大小肠皆满终无料也令人病悉除去颜色更好, 无所禁防。”

葛洪提倡以豉术酒辟疫, :“豉杂土酒渍, 常将、服之……熬豉新米酒渍, 常服之。” 孙思邈亦用此豉术酒方“治温令不相染”,并强调饮食的重要,曰:“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并提倡饮食宜有规律,不可吃得过饱,要常处于一种半饥状态。曰:“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则难消也。常欲令如饱中饥、饥中饱耳。

 

2. 服药法

服用方药是道教预防瘟疫的重要举措。

《素问·遗篇》较早提出服用“小金丹方”预防疫病, “小金丹方辰砂二两水磨雄黄一两叶子雄黄一两紫金半两……服十粒传染也。 《肘后备急方》对于伤寒时气温病的预防,指出:“又方大黄三两甘草二两 麻黄二两杏仁三十枚芒硝五合黄芩一两巴豆二十粒熬蜜丸和如大豆服三丸, 当利毒。利不止米饮止之。家人视病者可先服取利则不相染易也。”即探望病人的家属, 事先服用该丸泄下就能避免被传染。此外, 还记载了避瘟疫的诸多内服药方, 如辟瘟疫药干散、老君神明白散、赤散方、度瘴散、辟天行疫疠、常用辟温病散方、赵泉黄膏方和单行方术等。以及断温病的诸多又方, 如常服小豆、熬豉、酒渍等可断温病,令不相染。

孙思邈云“天地有斯瘴疠, 还以天地所生之物以防备之。” 认为疫病可通过服用药物预防。他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列举了诸多辟温方, 收录并补充了《肘后备急方》的部分防疫方剂, 岁旦屠苏酒方柏枝散方辟温杀鬼丸雄黄丸方赤散方等。还主张以金牙散”防治南方瘴疠等疫病, 指出常服吞麻子、赤小豆、酒渍等可断温病, 令不相染。

 

3. 行气法

行气法, 是通过壮大身体之气, 提高人体免疫力, 从而达到无病的目的。

摄养枕中方》收入《云笈七签》卷三十三。强调行气功效诸多:“行气可以治百病, 可以去瘟疫, 可以禁蛇兽, 可以止疮血, 可以居水中, 可以辟饥渴, 可以延年命。” 葛洪也指出行气的诸多功效, 如“行气可以不饥不病”又如“行炁或可以治百病, 或可以入瘟疫, 或可以禁蛇虎, 或可以止疮血, 或可以居水中, 或可以行水上, 或可以辟饥渴, 或可以延年命”。其所谓“行炁”“行气”,具体内容为“春向东食岁星青气, 使入肝夏服荧惑赤气, 使入心四季之月食镇星黄气, 使入脾秋食太白白气, 使入肺冬服辰星黑气, 使入肾”。

行气法:有时也配以存思法,即在行气时通过精神层面的自我暗示, 使得精神内守、真气和顺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素问》指出运用意念引导正气运行的方法, 可以使未患病之人进入疫病病室而不被感染, :“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 避其毒气……气出于脑, 即不干邪……然后可入于疫室。”  即运用意念依次想象心中作上述想象, 则有了五脏之气及自然阳气保护身体, 即可进入疫室。这种五气护体法自以为可达到正气护身、邪气难侵的目的, 蕴含着心理暗示作用。

 

4. 导引法

导引法以肢体运动为主, 是配合呼吸吐纳的养生方式, 以强身防病。

《诸病源候论》收录有关防治疫病的导引法, 如“温病候, 养生方导引法云, 常以鸡鸣时, 存心念四海神各三遍, 辟百邪止鬼, 令人不病”。又如“延年之道, 存念心气赤, 肝气青, 肺气白, 脾气黄, 肾气黑, 出周其身, 又兼辟邪鬼。欲辟邪却众邪百鬼, 常存心为炎火如斗, 煌煌光明, 则百邪不敢干之, 可以入温疫之中” 。均强调导引法具有辟邪驱鬼、预防疫病的功能。

葛洪认为疾病要防治于先, 指出导引法作为祛除疾病的玄术, 可防治疾病发生, 故曰:“导引疗未患之疾, 通不和之气, 动之则百关气畅, 闭之则三宫血凝。实养生之大律, 祛病之玄术矣。” 强调应在年少与壮时就应该开始注意养生, :“恃年纪之少壮, 体力之方刚者, 自役过差, 百病兼结, 命危朝露, 不得大药, 但服草木, 可以差于常人, 不能延其大限也。”  孙思邈亦云:“养生之道常欲小劳, 但莫大劳及强所不能堪尔。”  提倡养生应劳逸结合, 提倡根据体质、年龄的差异选择合适的导引方式。

 

5. 针灸法

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道教防治瘟疫的重要手段。

采用针灸法预防疫病首见于《黄帝内经》, 《灵枢·逆顺》曰:“上工, 刺其未生者也;其次, 刺其未盛者也;其次, 刺其已衰者也。” 针灸法不仅可用于治疗发病的患者, 还可以用于未患病者, 保护易感人群, 避免疾病发生。《灵枢·刺法论》曰:“可以折郁扶运, 补弱全真, 泄盛蠲余, 令除斯苦……以法刺之, 预可平。”  针刺五脏, 可疏通经脉, 预防温疫。

灸法是一种温热刺激疗法, 具有增强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孙思邈提出用灸法预防疟疾等传染病, :“凡人吴蜀地游宦, 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 勿令疮暂瘥, 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著人也, 故吴蜀多行灸法。”  他还提倡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出门远行, 最好随身携带熟艾一升以便行灸法, 用来预防疫病。

 

6. 免疫接种法

免疫接种是用人工方法将免疫原或免疫效应物质输入到机体内, 使机体通过人工主动免疫或人工被动免疫的方法获得防治某种传染病的能力。

早在东晋时期, 葛洪就发明了狂犬病的人工主动免疫法:“疗吠犬咬人方, 乃杀所咬犬, 取脑傅之, 后不复发。”利用狂犬脑髓干粉敷在伤口处治疗狂犬病, 这被认为是人类对于免疫接种的最初探索, 其思想与后来的巴斯德预防狂犬病原则一致。此外, 据《备急千金要方》记载:“治小儿疣目方:以针及小刀子决目四面, 令似血出, 取患疮人疮中汁黄脓傅之, 莫近水三日, 即脓溃根动, 自脱落。”  唐代孙思邈曾尝试以“以毒攻毒”的思想, 用脓汁、血清接种的方法防治小儿疣目症。马伯英在《中国医学文化史》中将孙思邈的防治小儿疣目症的方法称为“种疹法”, 并指出预防的思想和方法在唐代就已存在, :“《千金要方》有‘种疹法’, ……总之, 预防思想和方法在唐代已有生发。”

“以毒攻毒”的思想已近乎近代免疫学思想, 在该思想的指导下, 逐渐产生用于防治天花的中国种痘术——“人痘术”。《痘疹定论》称种痘术乃源于宋真宗时峨眉山顶的种痘女神医“天姥娘娘”, 书中详述该女神医为丞相王旦之子王素种痘及传播种痘术的事迹。《广布天花说及符法》记载了整个种痘过程中必须进行的道教祈禳仪式及众多相应的用符诸法, 透露种痘术盖乃初传道教仙传。《种痘指掌·种痘原说》亦透露种痘术乃传自道教真人, 可以窥见道教在免疫接种方面的贡献。

历史上每次大的瘟疫流行都会夺去无数人的生命,致使妻离子家破人亡,出现“万户萧条鬼唱歌”的悲惨状况。由于瘟疫的传染性,未经妥善安置的尸体将进一步传染疾病,危害家人和环境。西汉时期,平帝曾下诏,按每家死于瘟疫的人数赐与不等的安葬费。唐朝时期对瘟疫时期掩埋尸体十分重视,唐太宗曾派使者沿城巡行,发现尸骸迅速掩埋。唐玄宗在大疫其间下令,死者尸体一定要家人掩埋,无人管者,由地方官负责安置。唐文宗时规定,患瘟疫家庭留下来的遗孤,如不满是十二岁,一定要由亲属负责养育,官府提供两个月的口粮救济,孤儿名单要上报官府。这些措施和作法,不但是施行人道,保护生命,还起到了安定民心和社会的作用。

如上所述,中国古代是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来综合治理瘟疫的。千百年来的抗疫实践证明这些古老的方法行之有效,即使在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预防现代瘟疫使用的方法仍然大同小异。应该看到,近百年来,随着社会文明和科学发展的不断进步,人类对付瘟疫的办法愈来愈多,手段也逐渐提高,其结果是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寿命明显升高。现在人类可以骄傲的说在同病魔的斗争中人类已经真正做到了“道高一丈”。但是,切切不要忘记,瘟疫向人类的进攻从来没有停止过,瘟疫不时还会司机发动反击,而不时出现“魔高一尺”的情景。人类注定要病魔长期共存。

 

   附:强身健体防瘟疫的“导引”、“行气”、“守一”的练习方法:

《导引方法》:常以两手摩拭一面上,令人有光泽,斑皱不生。行之五年,色如少女。摩之令二七而止。卧起,平气正坐,先叉手掩项,目向南视,上使项与手争,为之三四。使人精和,血脉流通,风气不入,行之不病。又屈动身体,四极反张侧掣,宣摇百关,为之各三。又卧起,先以手内著厚帛,拭项中四面及耳後周匝,热,温温如也。顺发摩顶良久,摩两手以治面目,久久令人目自明,邪气不干。都毕,咽液三十过,导内液咽之。又欲数按耳左右,令无数,令耳不聋,鼻不塞。

常以生气时咽液二七过,按体所痛处。每坐常闭目内视,存见五藏六腑,久久自得分明了了。

常以手中指接目近鼻两眦两眦,目睛明也,闭气为之,气通乃止。周而复始行之,周视万里。

常以手按两眉後小穴中此处,目之通气者也,三九过。又以手心及指摩两目及颡上,又以手旋耳各三十过,皆无数时节也。毕,以手逆乘额上三九过,从眉中始,乃上行入?际中。常行之,勿语其状,久而上仙。修之时,皆勿犯华盖华盖,眉也。

 

《行气方法》:凡欲求仙,大法有三:保精,引气,服饵。凡此三事,亦阶浅至深,不遇至人,不涉勤苦,亦不可卒知之也。然保精之术,列叙百数;服饵之方,略有千种,皆以勤劳不强为务。故行气可以治百病,可以去瘟疫,可以禁蛇兽,可以止疮血,可以居水中,可以辟?渴,可以延年命。其大要者,胎息而已。胎息者,不复以口鼻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则道成矣。

夫善用气者,嘘水,水为逆流;嘘火,火为灭炎;嘘虎豹,虎豹为之伏匿;嘘疮血,疮血则止。闻有毒虫所中,虽不见其人,便遥为嘘咒我手,男左女右,彼虽百里之外,皆愈矣。又中毒卒病,但吞三九。九当作九之气,亦登时善也。但人性多躁,少能安静,所以修道难成。

凡行气之道,其法当在密室闭户,安 *=暖席,枕高二寸半。正身偃卧,瞑目闭气,自止於胸隔,以鸿毛著鼻上,毛不动,经三百息,耳无所闻,目无所见,心无所思,当以渐除之耳。若食生冷、五辛、鱼肉及喜怒忧恚而引气者,非止无益,更增气病,上气放逆也。不能闭之,即稍学之。初起三息、五息、七息、九息而一舒气,更噏之。能十二息气,是小通也。百二十息不舒气,是大通也。此治身之大要也。常以夜半之後生气时闭气,以心中数数,令耳不闻,恐有误乱,以手下筹,能至於千,即去仙不远矣。

凡吐气,令人多出少,入恒以鼻入口吐。若天大雾、恶风、猛寒,勿行气,但闭之,为要妙也。

彭祖曰:至道不烦,但不思念一切,则心常不劳。又复导引、行气、胎息,真尔可得千岁。更服金丹大药,可以毕天不朽。清斋休粮,存日月在口中,昼存日,夜存月,令大如环,日赤色,有紫光九芒,月黄色,有白光十芒,存咽服光芒之液,常密行之无数。若修存之时,恒令日月还面明堂中,日在左,月在右,令二景与目瞳合,气相通也。所以倚运生精,理利魂神,六丁奉侍,天兵卫护,此真道也。凡夜行及眠卧心有恐者,存日月还入明堂中,须臾百邪自灭,山居恒尔。凡月五日夜半,存日象在心中,日从口入,使照一身之内,与日共光相合会。当觉心腹霞光映照。毕,咽液九遍。到十五日、二十五日,亦如是。自得百关通畅,面有玉光。又男服日象,女服月象,一日勿废,使人聪明朗彻,五脏生华。

 

《守一方法》:夫守一之道,眉中却行一寸为明堂,二寸为洞房,三寸为上丹田。中丹田者,心也。下丹田者,脐下一寸二分是也。一有服色姓名(出《黄庭经》中),男子长九分,女子长六分。

昔黄帝到峨嵋山,见皇人於玉堂中。帝请问真一之道,皇人曰:长生飞仙,则唯金丹;守形却老,则独真一。故仙重焉。凡诸思存,乃有千数,以自卫率多,烦杂劳人,若知守一之道,则一切不须也。

仙师曰:凡服金丹大药,虽未去世,百邪不敢近人。若服草木小药,饵八石,适可除病延年,不足以禳外祸,或为百鬼所枉,或为太山横召,或为山神所轻,或为精魅所侵。唯有真一,可以一切不畏也守一法,具在《皇人守一经》中。

 

 

《中国杨公风水学·无师自通教材》第三册 新书内容简介

余信锋  建筑风水阴阳学 

中国是一个具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大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宗旨是:“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典出《论语·颜渊》),中国是礼仪之邦,其文化光辉灿烂,积淀深厚、博大精妙,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尤其是《周易》、《易经》哲学文化一书,堪称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学术典籍。毛泽东主席生前给《周易》文化下的定义是:“中国《周易》是一部朴素唯物辩证法”。新文化思想旗手------革命斗士鲁迅先生下的定义是:“《易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活水”,这是给予《周易》文化很中恳的评价。据古文献记载:《周易·系辞传下》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纹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就是说,伏羲氏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生活在大约距今七、八千年的原始社会末期。远古时代伏羲氏做部落联盟领袖时,通过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而创作了八卦,其目的就是要通过“万物类象”优选法的理论来实现人与“神明”的沟通。这里的“神明”就是指大自然讲的。故八卦就是中华先民与大自然进行沟通的自然观,辩证地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八卦的产生,对远古人类克服盲目性有着积极的意义。由此表明,远古时期的人类,已经开始探究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大自然之间紧密相连、不可分割。而伏羲氏“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做法,已经是一种“天人合一”观念的反映。因此说,自伏羲氏画八卦开始,“天人合一”的朴素唯物辩证法哲学思想就已处于萌芽状态。《中国杨公风水学》是从《易经》哲学文化中衍生出来,教育先民们学会利用地理自然环境,改善地理自然环境有利于人民生活和工作的理论学说。

余信锋编撰这一套系列丛书,旨在为易学爱好者们提供一种认识世界地理风水格局的新颖方法,即运用杨公风水学的视觉,观察世界上大小国家地理形势的“形象”,首都地理形势的“形象”,总统府和国会大厦建筑风格、峦头形象,理气盛衰,从中判断其吉凶变化。凡是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易学风水相地师”者,就必须把自己打造成拥有天文、地理、水文、历史、哲学、术数、民俗文化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其眼光与心胸格局才能够放大,才能够树立关爱众生利益人的“救贫”好心肠。《中国杨公风水学》门派的创始人:杨筠松仙师(百姓们称颂他为杨救贫),他曾经是唐朝·皇家钦天监一位掌门人,他著述的《撼龙经》和《疑龙经》理论,正是站在昆仑山之巅,观察龙脉生发变化规律,所产生出来不同的地理磁场吉凶否泰变化特征,由此勘测人类发展大趋势之信息的。

我的一位北京朋友曾问道:余老师,现在人类社会已经是网络时代,网络上的文化知识如浩瀚大海,要什有什么,你还花费心血著书立说,不是落后了吗?

我的回答是:你这一见解不无道理,但是,我是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而矢志不渝!我认为有实用价值的《易学自然环境理论》式的术数秘笈纸质文本,有利于易学爱好者们学习、研究、运用时能够系统,准确地从事地理环境峦头磁场勘测与理气能量的吉凶判断,作建筑规划设计时,便于因地植宜做方案,参考价值高,方便外出携带,查阅相关资料快捷,也有着家族保存传承给有这方面天赋的儿孙们做教材学习的价值。网络上这类文章都是碎片化,加之风水门派众多,鱼龙混杂,各执一词,参差不齐,不仅令易学爱好者们无所适从,而且容易误导初学之人!网络虚拟不实,它是不可以替代这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系统连接,逻辑严谨,图文并茂,易学好懂有实用价值的纸质书籍。而且,倘若,易学爱好者们对于《中国杨公风水学》抱持一种高度兴趣、热爱阅读、细心研究、付诸实践,知行合一精神,肯定能够学会这一门学问技艺,成为专业“易学风水相地师”、“环境规划设计师”从业者,即便是人类社会马上进入“智能机器人”时代,它也淘汰不掉“易学风水相地师”、“环境规划设计师”这一职业。



《中国杨公风水学·无师自通教材》(第三册)

------杨公风水术模块化设计建造吉地秘籍·无师自通教材

余信锋撰写

本教材为彩色印刷,图文并茂,装订精美

开本:787mmx1092mm 1/16

字数:770千字

页数:644页

印张:40.25

印数:2000册

版次:2019年7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黄河路与东三街交叉口东南角50米路南绿城MINI国际商务楼1403       

公交车站点:22路、23路、30路、71路、83路黄河北街站下即可   

服务热线:15617680989

13903816707

037155680749

 

每本书价格:299元(全国包邮)

购买方式:分享好友(微信) 分享朋友圈

购买方式:售书热线:15617680989


 封面

封底


本教材内容简介:

余信锋,首次付梓刊印对外公开的一套《杨公风水学·模块化设计建造吉地图文秘籍》,是杨筠松仙师亲授弟子刘江东先师后裔刘国胜大师,祖传风水图文秘籍(千余年以来家族立有严规,不得外传),于2010年,刘国胜大师心胸开阔,德高望重,慷慨将一套秘籍赠予余,余研读后视为珍宝,却也不敢贪天之功,私藏于室秘而不宣,以免辜负了刘国胜大师普度众生的大爱之心。今天,余信锋将这一《杨公风水学·模块化设计建造吉地图文秘籍》付梓刊印于世,供后学之士们研读实践,知行合一,为天下众生规划设计建造出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的居住、工作、生产经营之优良环境。有助于推动社会富足、文明、进步发展。

《杨公风水学·无师自通教材》是一部为易学爱好者们提供地理勘测、规划设计、建造阴阳二宅优良环境的实用作业方法:《杨公风水学·模块化设计建造吉地图文秘籍》的理论依据是:遵循“天地人合一”法则,借著天与地阴阳二气,山川与河流阴阳二气,作业建造阴、阳二宅为人类服务。例如;来龙与穴场要构成一六共宗的生成之数,立向与水口就要构成四九为友的生成之数,这样设计布局就构成了大自然磁场中金与水两条线(油路与电路原理)阴阳匹配、相生相辅相成(犹如发动机才能够生气勃勃地启动起来,转化成动力,活起来夫妻交媾的堂局,堂局周边环境峦头形势若能建造得错落有致,背风朝阳,藏风聚气,主穴位上的建筑物要端庄方正大气,主楼宇前面明堂宽敞明亮,左青龙、右白虎上的建筑物平衡对称、环护有情,这才符合东方建筑文化的规制。即便是在不得龙气地方,依据本书的“模块”图文规制,用人工改造建筑的阴阳二宅,也一定有吉无凶。当然,如果是得龙气地方,依据本书的“模块”图文规制,建筑的阴阳二宅,更是锦上添花,生发出人丁、财富、权贵、健康长寿兴旺的富贵效果。

余信锋编撰的这一套系列丛书,旨在为易学爱好者们提供由浅入深、学术与数术交融印证、由浅入深、逻辑系统、图文并茂、容易学习领会与实践操作的学习方法。其目的使易学爱好者们正确认识自然环境、改造自然环境、利用自然环境为人类服务的实用性技术方法;引导易学爱好者们学习、遵循天人合一”自然规律的法则,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易经》哲学理论,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奉公守法,做好本职工作,造福社会,利国利民,令天下众生过上更好地安居乐业幸福生活。

诸位易学爱好者:请你们先浏览一下本书的《序》,便能了解书中的内容梗概。本书是一部在当前市上购买不到的实用技术书,《杨公风水学·无师自通教材》第三册与《杨公风水学·无师自通案例》第四册,是一套遵循“天地人自然法则”优化环境风水的实用技术书籍,这部书中附有杨筠松仙师风水门派嫡传弟子刘刘江东先师家族,千余年以来采用传男不传女家规传承下来的《三元相地术》秘笈,弥足珍贵。希望易学爱好者们认真学习并付诸实践,为天下众生造福!

《杨公风水学·无师自通教材》第三册部分目录

第一卷 学习地理必用的五行基础知识和杨公三元理气与峦头原理

第一章,学习地理必用的五行基础知识

第一节 论天干地支阴阳五行的性质与生克制化作用择日课必备

第二节 年上起月、月上起日、日上起时方法

第三节 罗经使用方法

第四节 杨公风水术罗经定位应用口诀与具体操作

 

第二章 河图与洛书阴阳五行原理基础知识河图与洛书原理概论:

第一节 先天卦---河图原理

第二节,后天卦---洛书原理:

第三节 先后天八卦名称的由来及意义概论

 

第三章 杨公三元理气原理基础知识简介

一,先后天八卦掌决图

 

第四章 杨公格龙立向消砂纳水风水方法

   杨公格龙立向消砂纳水的九个步骤

 

第二卷  杨公风水学各种五行的查法与妙用

   (首次刊发予世的三僚风水秘籍)

第一章 风水术各种五行的查法与妙用

第二章 关于玄空北斗七星去打劫方术的思辨

 

第三卷 杨公地理基础学(首次刊发予世的三僚风水秘籍)

《杨公学派地理古言》:天地有万物,山川有变迁,前贤作书理,后人知古今。不是路通车顺,便是山崩水冲,有人识得真龙性,却与杨曾廖刘同。昆仑乃是山之祖,天下千枝万叶中。庚兑江北真气脉,艮亥江南第一龙,巳丙丁归闽越地,坤申巽在六阳丰,戌乾坎癸南群盛,卯乙单行下赣中,寅甲却带独地走,离壬对向广凌宫。有人看过人间地,万物江山掌握中,论断前迎水口聚,后倚本退连脉真,内接生气局,外迎金鱼宽,为的折十字,阴暗拱外边,八风吹不动,三关要水缠。地理真妙诀,学者要识得,认识山形情,理气定要清,为人多造福,便是地理明。

第一章 三元地理风水专业名词意义

第二章 登山寻龙辨穴向砂水注意事项

第三章 学习杨公风水术者之必修课---来龙入首测量方法

   城镇乡村住房建设对自然环境风水要求条件?

第四章 《家居住房户型环境风水吉凶图注解》

  《家居住房缺角户型环境风水化解方术》

第一节、住房缺角户型环境风水化解方法

第二节、住房宅基地八方犯凹角或凸角煞气与化解

第三节、住宅周边煞气与化解

 

第四卷 杨公三元地理秘诀

第一章 杨公三元真阴阳夫妇交媾法与杀人黄泉及救贫黄泉口诀

第二章 怎样看八杀黄泉?

第三章 二十四山依向论水的实用方法

第四章 龙上八煞(八宫黄泉路)

第五章 三僚杨公地理风水术秘法总纲

杨公风水术一盏灯------秘传:

廖公问杨公曰:一盏灯,仰观天文,俯察地舆,何为生?何为死?何为左?何为右?何为表?何为里?风从何来?雨从何而起?天地有几千万里?

杨公答曰:东为左,西为右,南为表,北为里,风从仓梧,雨起交市,云从四方,露从地起,天地东西九十万里,南北八十万里,东海西海想去二万八千里,南海北海相通二万六千里。

全文暂不一一赘述……

 

第五卷 杨公地理断诀

  三僚杨公堪舆风水总论

  杨廖仙传二十四山龙头运真诀

  《杨公断阳宅吉凶方法》

  阳宅五大局---负阴抱阳局吉凶应事

  阳宅太阴局、太阳局、少阳局、少阴局---负阴抱阳局吉凶应事

 第一、太阴荡气局

 第二、太阳迫气局  

 第三、少阳乘气局

 第四、少阴聚气局(夫妻交媾局)可改善设计成负阴抱阳局

 第五、阳宅负阴抱阳局

 附:公司办公楼犯反弓水也会生意兴旺发大财古今案例

 附:余信锋风水师为Ly县新一高中学校园园林规划设计方案

 

第六卷 杨公风水学正宗择日课方法

  (首次刊发予世的三僚风水秘籍)

  刘家《造葬碎金赋》注解

  (刘江东家传内部秘笈资料)

  论三元救贫绝处逢生诀

  曾廖刘先师作灶用课篇

  用作灶治疾病妙诀

  择日催旺婚姻生子财富仕途总纲

  论作灶嫁娶夫子财用课

  嫁娶日课的择吉方法

  选择嫁娶用课制化神煞秘法

  制化孤鸾日用课妙法

  夫妻和好用课妙法

  论嫁娶后阴盛阳弱催旺人丁秘法

  何方法择日能制化绝嗣日?

  何方法能让久婚不育人家早生儿女?

  安床日的择真天嗣吉神方法

  凤凰星日课妙用秘诀

  麒麟星日课妙用秘诀

  血丧安葬选用日课

  修风水用课格

  做寿城择日课

  出门求财或外出上任择用日课

  选择搬迁日课吉时---须避开天罡四煞时

  三元择日学研究课程

  斗首择日方法详解篇

  论斗首择日法要领

  斗首廿四山日课吉凶应验

  天星择日课方法

 

第七卷 杨公三元地理模块化设计建造富贵宅局秘籍图文解说

  (首次付梓刊行对外公开的杨公风水学模块化设计建造吉地秘籍)

   前言

第一章 三元玄空大五行之富贵宅局模块化秘诀

第一节 元运

第二节 三元大卦

第三节 立向收水格式

第四节 四神---环境风水模块化形局图

第五节 合五---催官水来朝堂案例模块化形局图    

第六节 合十:环境风水模块化形局图---合五十同途收山出煞密旨

    什么是生成之数?

第七节 堂前水倒左倒右---环境风水模块化形局图

第八节 救贫局(三元九运廿四山格龙立向纳水催旺丁财贵寿)

    ------环境风水模块化形局图

第二章 三元九运廿四山正局---模块化形局图       

    附:《夫妇交媾法(阴阳说)秘诀》

第三章 地理形势与三元理气综合断法

   一、八宫来龙立向收催官水

   二、三元九运理气结合峦头判断阴阳宅吉凶显象

第四章 二十四山寻龙点穴秘诀

第五章 杨公三元风水催官术

   平洋寻龙点穴的方法

   山陵寻龙点穴的方法

   附:星移斗转秘诀

第六章 二十四山峰砂吉凶断法

 

《中国杨公风水学·无师自通案例》第四册 新书内容简介

余信锋撰写  建筑风水阴阳学 

中国是一个具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大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宗旨是:“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典出《论语·颜渊》),中国是礼仪之邦,其文化光辉灿烂,积淀深厚、博大精妙,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尤其是《周易》、《易经》哲学文化一书,堪称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学术典籍。毛泽东主席生前给《周易》文化下的定义是:“中国《周易》是一部朴素唯物辩证法”。新文化思想旗手------革命斗士鲁迅先生下的定义是:“《易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活水”,这是给予《周易》文化很中恳的评价。据古文献记载:《周易·系辞传下》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纹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就是说,伏羲氏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生活在大约距今七、八千年的原始社会末期。远古时代伏羲氏做部落联盟领袖时,通过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而创作了八卦,其目的就是要通过“万物类象”优选法的理论来实现人与“神明”的沟通。这里的“神明”就是指大自然讲的。故八卦就是中华先民与大自然进行沟通的自然观,辩证地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八卦的产生,对远古人类克服盲目性有着积极的意义。由此表明,远古时期的人类,已经开始探究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大自然之间紧密相连、不可分割。而伏羲氏“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做法,已经是一种“天人合一”观念的反映。因此说,自伏羲氏画八卦开始,“天人合一”的朴素唯物辩证法哲学思想就已处于萌芽状态。《中国杨公风水学》是从《易经》哲学文化中衍生出来,教育先民们学会利用地理自然环境,改善地理自然环境有利于人民生活和工作的理论学说。

余信锋编撰这一套系列丛书,旨在为易学爱好者们提供一种认识世界地理风水格局的新颖方法,即运用杨公风水学的视觉,观察世界上大小国家地理形势的“形象”,首都地理形势的“形象”,总统府和国会大厦建筑风格、峦头形象,理气盛衰,从中判断其吉凶变化。凡是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易学风水相地师”,就必须把自己打造成拥有天文、地理、水文、历史、哲学、术数、民俗文化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其眼光与心胸格局才能够放大,才能够树立关爱众生利益人的“救贫”好心肠。《中国杨公风水学》门派的创始人:杨筠松仙师(百姓们称颂他为杨救贫),他曾经是唐朝·皇家钦天监一位掌门人,他著述的《撼龙经》和《疑龙经》理论,正是站在昆仑山之巅,观察龙脉生发变化规律,所产生出来不同的地理磁场吉凶否泰变化特征,由此勘测人类发展大趋势之信息的。


我的一位北京朋友问道:余老师,现在人类社会已经是网络时代,网络上的文化知识如浩瀚大海,要什有什么,你还花费心血著书立说,不是落后了吗?

我的回答是:你这一见解不无道理,但是,我是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而矢志不渝!我认为有实用价值的术数秘笈纸质文本,有利于易学爱好者们学习、研究、运用时能够系统,准确地从事地理环境峦头磁场勘测与理气能量的吉凶判断,作建筑规划设计时,便于因地植宜做方案,参考价值高,方便外出携带,查阅相关资料快捷,也有着家族保存传承给有这方面天赋的儿孙们做教材学习价值。网络上这类文章都是碎片化,加之风水门派众多,鱼龙混杂,各执一词,参差不齐,不仅令易学爱好者们无所适从,而且容易误导初学之人!网络虚拟不实,它是不可以替代这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系统连接,逻辑严谨,图文并茂,易学好懂有实用价值的纸质书籍。而且,倘若,易学爱好者们对于《中国杨公风水学》抱持一种高度兴趣、热爱阅读、细心研究、付诸实践,知行合一精神,肯定能够学会这一门学问技艺,成为专业“易学风水相地师”“环境规划设计师”从业者,即便是人类社会马上进入“智能机器人”时代,它也淘汰不“易学风水相地师”“环境规划设计师”这一职业。



《中国杨公风水学·无师自通案例》(第四册)

------杨公风水术模块化设计建造吉地秘籍·无师自通教材

余信锋撰写

本教材为彩色印刷,图文并茂,装订精美

开本:787mmx1092mm 1/16

字数:628千字

页数:517页

印张:32.75

印数:2000册

版次:2019年7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黄河路与东三街交叉口东南角50米路南绿城MINI国际商务楼1403       

公交车站点:22路、23路、30路、71路、83路黄河北街站下即可   

服务热线:15617680989

13903816707

037155680749

 

每本书价格:199元(全国包邮)

购买方式:分享好友(微信)  分享朋友圈

购买方式:售书热线:15617680989


封面

封底


本案例内容简介:

昆仑山是世界五大龙脉的祖宗与人类文明血脉相承的地球风水大格局:

地球上的山脉最高峰是昆仑山珠穆朗玛峰,她(他)孕育繁衍出钟灵秀气的五大龙脉,乘着生机勃勃旺盛之气,充盈给大大小小的支龙脉络中,纵横驰骋地延伸到世界各地。地球上的千万亿物种都是依附着这昆仑山老祖宗生发出来的五大龙脉而生存,下面承受着昆仑山钟灵之气、阴润恩泽,上面又接纳着宇宙上苍天之阳明灵气、明韵华章,构成了地阴司生育、天阳司成长之二气孕育万物,而充盈着生生不息之力。昆仑山是世界五大龙脉的老祖宗,也是地球之钟灵秀气——阴阳二气之源泉。

昆仑山脉是在宇宙星体的引力和地球深处的高温高压相结合而形成的地应力作用下逐渐隆起而形成的,其间还有地表水天长地久冲刷的功劳。杨筠松《撼龙经》论山陵龙脉和水龙脉形势,依据山峰对应的星辰情况辨山龙,还要看山龙本身的精神。开创性的指出:凡山势雄伟的地方,都是地球表面的高能场分布地带,同时也是水源较为丰富的地带。地表上的高能场分布,大体上与山脉的坐向是相一致的。这种能量场在风水术上就叫着“龙气”,龙气是地应力、地电场、地引力、星体引力等复杂成分组成的综合场。

平洋低处也有真龙,即平原大地上平地两旁寻水势,“两水夹处是真龙”。平洋地取江、河、沟、渠、低洼聚水处为龙。平洋地倘若前案,即以正前百步外,添修土堆,或几眠弓、峨眉三合、福星展诰等案处,必发科甲,如在三吉六秀贵人方,更准更速。与山地不同,山地要立起来看,平洋要倒地看,如两地夹一土角,即作旗鼓、刀枪、砂笏、仓库看,名为倒地文笔,倒地旗星和房屋庙宇等。亦作旗鼓、仓库、印星看,只要平洋起伏,水归大小文库与山地发达一样。平洋地前要眠弓水,后要反弓,如穴后座眠弓水为棵粮水不吉。穴后座反弓水为后低,接龙脉之气,个个儿孙会读书。穴之左右水皆归一处,后过渐低,穴前方地势渐渐高起,则为大地,儿孙们发福久远。

平洋地以水为龙,龙不离水,水不离龙,龙得水而活。所以必须用座空朝满法,或横坐龙倒骑龙,脚登来龙来水高,头枕去水横水,水低处合生、旺、墓、养、自、生,自旺大向。能拨众水归库,即发大富贵。如有遮栏,发有不准。例如设立乾山巽兼巳向穴,水从午兼丁方来,绕堂前转出卯兼乙方出去,一卦纯清,发大富贵,人丁兴旺,余可类推。

地球上见不到无根之木,亦见不到无源之水,万物万事的生成过程皆有因果关系。杨筠松仙师在《撼龙经》中云:“须弥山是天地骨,中镇天地为巨物。如人背脊与项梁,生出四肢龙突兀。四肢分出四世界,南北西东为四派。西北崆峒kōng tóng指仙山)数万程,东入三韩隔杳冥。这里面所说的“须弥山”指的就是昆仑山,非佛教中所言的须弥山。昆仑山在地球上高大雄伟,是世界屋脊,她(他)才是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龙脉的发源地和老祖宗。全球所有山川江河龙脉均发源于昆仑山,具体来说是发源于昆仑山西端的帕米尔高原。所以帕米尔高原上的昆仑山就成为世界众山之宗主山。帕米尔高原是昆仑山的一部分,昆仑山又位于诸山大脉之中央,尤如人之脊梁所生出的四肢及肋骨,头部脊梁和四肢总共生发出五支大龙脉。昆仑山生发出去的这五支大龙脉在行走过程中不断地生化出数不尽的分枝龙脉,遍布世界各地。

帕米尔高原(Pamirs,亦作Pamir),塔吉克语,意为“世界屋脊”,拥有许多高峰,中国古代称葱岭,古丝绸之路在此经过。地处中亚东南部、中国的最西端,横跨塔吉克斯坦、中国和阿富汗。是亚洲多个主要山脉的汇集处,平均海拔4000-7700米。主要居民为塔吉克族。现代地理学认为,该高原是地球上两条巨大山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带和帕米尔-楚科奇山带)的山结,也是亚洲大陆南部和中部地区主要山脉的汇集处,包括喜马拉雅山脉、喀喇昆仑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兴都库什山脉五大山脉,它群山起伏,连绵逶迤,雪峰群立,耸入云天,号称亚洲大陆地区的屋脊。全球龙脉均发源于昆仑山西端的帕米尔高原,此处为世界龙脉之祖(远古时期名叫“不周山”,典出《山海经》),为中国大唐西域旧地。昆仑山向全世界发出五支大干龙。

正因为昆仑山在地球上高大雄伟,她(他)才是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龙脉的发源地和老祖宗。古时便被看作为产生源气(生气)之母体。由她(他)发祥而出,它是生气之源,物本之源。气脉从昆仑山向全世界扩展,所发端出的五支大龙脉,其中三支大干龙脉向东方发展进入中国乃至亚洲、美洲(其中的北龙变为两条:一为葱岭、萨彦岭,去蒙古。一为天山、阴山、燕山、兴安岭,朝鲜半岛,过海峡隐入海中,最后连接了日本列岛。此为中国北京、天津等城市处于北龙之上。两龙在中国东北(现俄罗斯境内)交会,主龙去勘察加、过白令海峡去美洲,为洛基山脉、安第斯山脉,渡海而连南极山脉。支龙回头南下,形成朝龙、案山。

注解:白令海峡是亚洲链接北美洲龙脉过峡的地方,北美洲印第安人和中国殷商后裔有直接的关系。由于大量的出土实物和文献证明,印第安人是来自中国的殷人。殷人是谁?就是中国商朝殷纣王那个朝代,人家还有个国号就叫殷。墨西哥有个印第安人的奥尔梅克文明,他们的历史遗存和中国的文物有很多相似之处。包括陶器上的花纹,几乎就是从中国复制过来的。古代的玛雅语和汉语也有很多是相同或相似的,比如“人”和“花”,读音都差不多。在很多印第安人的古墓里发现了汉字,而且都是中国化的地方。印第安人如果不是来自中国,怎么留下“武当山”、“太岁”这些典型的中国词语?还有一个直接证据,印第安人留下的玉器上的甲骨文,和中国的甲骨文被认定同一文化。就是西方的学者,基本上都认为印第安人的起源来自中国,他们多是中国殷人的后代。

法国人阿科斯塔早在公元1590年,就提出了一个著名观点:中国的一部分殷人,离开中国通过白令海峡进入北美洲,最终成了印第安人。公元前1045年,商纣王在内外交困下亡国,有约25万左右的殷人离奇失踪。周武王不知道这些人去了哪里,但这些殷人的目标非常明确——进入北美洲。也许有人会质疑:当时约25万左右的殷人是如何渡过白令海峡的?答案很明确:他们是趁着寒泠冬季白令海峡结冰时期从冰上走过去的。中国商朝殷纣王时代的人们早于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的时间三千余年)。

请读者打开卫星地图仔细观察,中国地理形势是来自昆仑山发出来的北、中、南三支大干龙脉,从西北方昆仑山居高临下向东方发脉伸延前行:以中间这支大干龙形成的的秦岭山脉,突兀而起的太白山主峰3767米,中国大陆青藏高原以东第一高峰。太白山是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一脉相承的西嶽华山主峰南峰海拔2154.9米、接连突兀而起的中嶽嵩山(峻极峰星峰)海拔1491.7米、贯穿到再起东嶽泰山(玉皇顶星峰)海拔1545米,这些个奇伟高峰成为中国地理大环境中的居中位置的主导大龙脉;

从西北方昆仑山居高临下向北方发脉伸延前行:以北支大干龙突兀而起的北嶽恒山海拔2882米、山西最高峰五台山最高处海拔3061.1米、北京市东灵山主峰海拔2303米、长白山(白云峰)海拔2691米是东北第一高峰、大秃顶子峰海拔高度1690米、而长白山最高峰是位于朝鲜境内的(将军峰)海拔2750米、这些个奇伟高峰成为中国地理大环境的左护砂;

从西北方昆仑山居高临下向南方发脉伸延前行:由南支大干龙突兀而起的南嶽恒山最高峰为(祝融峰)海拔1290米、广西猫儿山最高峰海拔2141米、广东石坑崆最高峰海拔1902米、福建武夷山海拔2157.8米最高峰、江西省笠麻顶最高峰海拔2120.46米、浙江省龙泉凤阳山主峰海拔1929米,这些个奇伟高峰构成为中国地理大环境的右护砂;

中国地理大环境的东方、东南方、南方、西南方濒临海洋,以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台湾岛、吕宋岛、巴拉望岛、文莱岛为朝案,紧紧环绕卫护拥抱,构成背风朝阳,平衡对称,封闭严紧的一个大中国,形成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得天独厚的雄伟格局(世界任何国家的地理环境都无法与之相类比)。

由三支大干龙环护中国,中国的地理形势构成了“三龙治水”的人心格局。

昆仑山居高临下向西生发出两支大干龙脉,延伸行走到西亚、中东、欧洲、奥洲、非洲而去;此两支大干龙被称为西大干龙,必然分枝劈脉,孕育出各级枝龙:一支大干龙去乌拉尔山脉,形成欧亚大陆的分界线。一支大干龙去高加索山脉,去西欧分为两支:一支龙北上挪威芬兰,一支龙南下非洲。还有一支龙脉南下印尼、新西兰,去澳洲。由此可见:西亚、印尼、中东、非洲、澳洲、新西兰欧洲的地理形势构成了“二龙治水”的人心格局。

由此证明昆仑山真正是这个地球上的宗主山。

中国杨公风水学》论断:“世界屋脊昆仑山”之母体生育出来的这五支大龙脉,每一支大龙脉都会孕育出不同的地理风水环境特点,不同的物产、不同的肤色人种和思想文化、风俗习惯,其集中表现形式就是四种植入人心的宗教信仰。所以,昆仑山向东所发端出的三支龙脉在中国乃至东北亚洲,东亚洲,东南亚洲,数千年以来形成了道教、佛教二大宗教流派与儒家教育思想文化体系。昆仑山向西方所发端出的二支大龙脉在西亚洲(中东)非洲澳洲乃至欧洲,数千年以来形成了基督教、伊斯兰教(穆斯林),两大宗教流派。世界上这五支大龙脉自然生成的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四大宗教思想文化,以及中国儒家教育思想文化体系,五大教派体系已经是各领风骚数千年了。

 

余信锋编撰这一套系列丛书,旨在为易学爱好者们提供一种认识世界的新颖方法,即运用中国杨公风水学》的视觉,观察地球上突兀的山峰龙脉之形象和走势分布区域,凹陷的江河湖海之形象和奔流济物利民分布区域,以及广袤的平原错落有致地布局玄机,其自然所形成的大小国家、首都,城市,乡镇,村落的所在地域经纬度不同,其物产丰富或贫瘠也有差别,造化出来的人种肤色黄、褐、黑各异,因此,各个地域国度的文化传承,宗教信仰,民风习俗各具特色,导致东西方人种的心性之思维方式------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两者大相径庭,所以人们的价值观对于事物的认知方法和态度亦是多元化。虽然,大自然造化出来的东方、西方地理环境风水形势不同,因而东方、西方国家人民的心性与思维方式,思想意识、价值观取向也存在迥异。但是,无论是东方劳动人民大众,或是西方劳动人民大众,大家的心性欲望与思维方式,思想意识、价值观取向当中,还存在着一个最大的共同点,这就是:厌恶贫穷,渴望过上富裕生活;厌恶战争,盼望能够在和平环境中过上安居乐业生活。全人类心性中有了这一共同追求,就会愿意团结起来,努力实现共同追求的“世界大同”幸福生活目标!成为打造“人类生命共同体”坚实的宇宙间存在着的“大统一法则”思想理论基础。

正如,《杨公风水学·模块化设计建造吉地图文秘籍》中的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相辅相成数理,解读出来的是宇宙中太阳系运行规律,世界地理环境中风(空气-----氧气)水(生命之源)自然生成的原理:“风”与“水”二者的相互作用产生出来的阴阳五行能量------乘生气的原理是反映天地运行规律,即老子讲的“道”------“天道、地道、人道”。《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中讲道:“道生一(能量),一生二(阴阳),二生三(天地人),三生万物。天地之中任何人、事、物都存在着阴与阳两个方面、两种力量,相反相成,相互推移,不可偏废,既对立、又统一,从而构成事物的本性及其运动的“大统一”法则。所以《周易·系辞》中有言:“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的巨大能量,阴阳二气能量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万物背阴而向阳,冲气以为和,准确地说:事物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斗争、演化过程中而生成新的和谐体,推动着事物的进化与发展,或者是影响万物自身生老病死的因素就是阴阳的调和与失和复而又调和的相互转化问题。“道”即为:“天道、地道、人道、事道、物道”。大家要顺应自然,顺应“道”。万事万物皆包含着一阴一阳,既对立又统一关系的相互矛盾,也就是人类狭义的定义中的日月,明暗,东西、南北,上下,山水,高低,大小,生死,强弱,盛衰,善恶,对错,快慢,成败,祸福相依……等等组成起来的相反相成之“道”。分久必合之“道”“大统一法则”

人类已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高度文明时代,人们应该发挥哲学大智慧,承应天道,理解人道,体会事物发展进化的大道。不要认命,而是要“无为而无不为”(老子启发人们不要胡作非为,要学会遵循自然之理,顺应自然的运行,不必去干预自然的运行,不做违反自然规律的事情,怀立党为公之心“作为自然与社会一部分的你”应该学会遵循自然逻辑做事情,成功几率就会大大提高),是要采取积极态度按照这个“道”的规律好好的应用正确地工作方法改造自然,有效地利用自然,造福天下众生,很好地为人民服务,使人类社会富足安宁,天下太平。

《中国杨公风水学·无师自通案例》(第四册),正是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之软实力,让西方国家人民大众广泛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了解中国儒、释、道三大流派海纳百川的心胸,‘慈爱心’、‘慈悲心’、‘仁爱’、‘仁德之心’、“包容心”、崇尚‘中庸’感性思维方法,追求社会群体之间和谐相处,国家与国家之间社会的平稳发展、弘扬‘众神平等’认知的阳光思想文化,传播、推广、并介绍给西方欧美国家的人民,让西方民众深入了解东方“四海之内皆兄弟”包容性灿烂文化,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东西方文化交流,互相学习,扬长补短,开启东方西方人民智慧,消弭丛林弱肉强食殖民主义的零和游戏法则,为全世界人民和睦相处,互利共赢,走共同富裕生活道路,扫除“排他性”思想障碍!为全世界实现永久和平奠定良好地思想理论基础”。全世界人民才会真正地做到热爱和平,相互尊重,共同发展,使天下众生过上富裕,安居乐业幸福生活。

余信锋这一套系列丛书,旨在为了将华夏民族伟大的传统文化《易经》、《道德经》、《杨公风水学》,推介给世界上东方国家和西方国家的读者们,为天下众生提供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令天下众生学习《易经》、《道德经》、《杨公风水学》哲学思想,开悟智慧,学会运用一分为二的辩证方法看待事物,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化解矛盾,从而提高个人品德修养,修养出一副好心肠,树立乐观向上做人、做事信心,积极工作,辛勤劳动创造财富,达到家庭和睦,邻里友善,尊敬领导,团结同志,爱护众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秩序,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乃至争取实现全世界消灭战争,走向和平!实现世界大同社会!

 

《杨公风水学·无师自通案例》第四册部分目录

第一卷 易学家站在昆仑山巅论五大龙脉文化,预见人类走向大同世界趋势!

第一章 昆仑山是世界五大龙脉祖宗与人类文明血脉相承

第二章 人类为什么需要宗教信仰?

第二章 基督教为什么会成为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第三章 伊斯兰教文化  

第四章 中国道教文化要与时俱进创新科技再立奇功  

第五章 中国佛教文化

第六章 中国儒家思想文化

第七章 世界五大洲必归一统,天下人心趋向世界大同康庄道路!

 

第二卷 《用杨公地理学看世界七国环境形象其盛衰各有春秋---风水案例》

一、以色列国家地理风水形势分析

二、A、美国白宫风水分析与美国国会大厦风水分析文章定稿

B、美国国会大厦环境风水形势分析

C、美国白宫环境风水形势分析

三、A、俄罗斯地理环境风水形势分析

   B、莫斯科是水龙绕城玄武水神镇守的风水形势格局分析     

   C、附:《俄罗斯民族性格特点》

 四、日本国地势形状似蛟龙用《易经》形气论剖析其利弊

 五、朝鲜半岛地理似“火药桶上的炮捻子”象数吉凶徵兆!

六、越南国地理似“一把大弯刀”象数凶吉徵兆!

 七、A、中国地理环境风水分析

    B、浅论北京地理乘昆仑山北龙生气可立世界大国首都之利!

C、浅论北京紫禁城呈现为阳亢局之弊!


 


TAG标签
------分隔线----------------------------
------分隔线----------------------------
本栏推荐
本栏热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