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风水文化的界定与哲学思考

郑州风水文化吉元堂 2014-02-15 10:14 余信锋风水师编辑 浏览
风水学,本为相地之术,即临场校察地理的方法,叫地相、中国古代称堪舆术,目的是用来选择城市、宫殿、乡镇、寺观、村落地址建设、墓地地址建设等方法及原则。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风水学总给人一种神秘玄幻的感觉,被很多人定义为迷信,从而使风水学丧失了其原

                 中国建筑风水文化的界定与哲学思考
余信锋风水师编辑
    风水学,本为相地之术,即临场校察地理的方法,叫地相、中国古代称堪舆术,目的是用来选择城市、宫殿、乡镇、寺观、村落地址建设、墓地地址建设等方法及原则。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风水学总给人一种神秘玄幻的感觉,被很多人定义为迷信,从而使风水学丧失了其原本的性质。因古时先民曾居屋于树上,《周易》第59卦《风水涣》所述意思为先民们如何正确熟悉、适应、改革大自然。极易被风催垮、被洪水淹没,饱受了风灾旱灾之苦后,先民熟悉到应决定保险吉利的地方建屋宇、立宗庙,以给人安全的居住情况。长此以往,这种以避风水之患而定宅安居的体式格局就形成了最后的风水学。今人与时俱进再用风水术,其目的在于还原风水学的本来面目,让风水学真正的服务于现代城市建设。

一,风水术的由来:
    风水术是中国古代人环境选择的学问,又称山水、堪舆、青乌等。强调的是龙砂穴水的山川之形态与气惯环绕的半虚半实的境状,乃至无形、无状、无味的所产生神气凝聚的哲思认知体系。由于认知的差别,也没有标准化的答案,江湖术士便充斥其中,把这种堪天舆地与大自然和谐协同的方法,推之玄之又玄,借以混世。所以,风水术如易经、卜筮类一样,自古就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风水是择吉避凶的术学,从考古遗址中发现,远古人择居地形、地貌、方位,有惊人的一致性。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聚落遗址表明,选择在背坡面水、处河流沼泽边缘的聚落遗址最为普遍。无论仰韶时期,还是龙山时期均是如此。从遗址发掘来看,多是重向阳取暖性好,水草茂密高台近水之地,为使隐蔽、安全又便于自下而上猎取食物或便于农耕,总之是以择吉避灾为总则。这些选择至今仍然不失其合理性。

    风水从字面上来理解,“风”是流动着的空气;“水”是大地的血脉、万物生长的依靠。有风、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和生气,万物就能生长,人群就能生活。风水好的吉祥地总是生气勃勃、欣欣向荣。风水坏的地方总是暗伏危机,一片荒凉,充满恐怖。风水又称“堪舆”。什么叫“堪舆”呢?西汉司马迁《史记》中已有“堪舆家”的专门名词。《汉书-艺文志》中也有《堪舆金匮》的书目。在中国古代的文意里,“堪”是天道、高处;“舆”是地道、低处。“堪舆”是指研究天道、地道之间,特别是地形高下之间的学问。它是以当时有机论自然观为基础,把当时天文、气候、大地、水文、生态环境人文风俗等内容引进选择地址、布建环境的艺术之中。

    风水发生于中国,它和《易经》关系密切。《易经》是中国的一部最为伟大的书。要研究中国的学问,谈中国的文化,不能不研究《易经》。中国文化思想的深厚、广大及细密,其一切思想哲学基础都与《易经》息息相关。《易经》应用于天道,例如天干、地支、气象与节气;应用于地道,大地、山川、河湖、道路、城镇、村落与住宅;应用于人道,人们的伦理观念与行为准则等。阴阳、五行是《易经》的基础。风水这门选择、布建人们居住生活环境的学问,是以《易经》为其理论基础的,用《易经》的观念来指导人们选择、布局和建造周围的环境。认为人要配合天、效法天才能兴盛发展。违背天理人情,违背自然法则就会失败遭殃。所以风水在选择与布建生活环境时,总是要把城市、村落、住宅等与天象结合起来。“法天象地”,力求“天助、人助”。“万物兼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使人和周围的生活环境、气候、天象、动植物、地形等达到协和、共进、互助的关系。从而达到“天人合一”、“天人相助”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境地。中国传统的城市、村落、住宅的选址、规划、布局,注重四方、区位,四合院、中轴线都体现了“中者,天之正道”。

二,人与建筑环境风水
    人生活于天地之间,一时一刻也不能脱离周围的环境。地理环境在地表分布是千差万别的,它具有不平衡性。因此,客观上存在着相对较好的、适合于人们生活的、给人们带来方便、幸运和隐藏着吉祥与幸福的环境,也有相对而言比较险恶、危险,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困苦和不吉利的环境。人们本能地要选择、建设、创造自己周围美好的环境。这就包括了建设创造城市、村落和住宿的宅屋,选择和建造适合于人们生活的美丽、舒适、祥和、吉利的生活空间。人们置身于其中,生活、生产、工作均有方便、舒适、安全之感。美丽而富于特色的环境景观,还会使人们的心灵受到感染与鼓舞,使人们充满乐观向上的情绪与崇高的理想。以此为精神向导,促进事业的成功并带来光明的前途。

三,选址要求及其风与水影响
    中国《周易》文化是一部朴素唯物辩证法,在《周易》哲学中,强调“气”是构成自然万物的基本要素。轻清的气属阳上升形成为天,重浊的气属阴下降形成为地,阴阳结合则形成宇宙万物。
    中国古代的风水与建筑选址是不可忽视的文化内容之一。整理、研究风水与建筑选址是理所应当的。
    在远古时代,人们就依照当时的社会意识,逐渐形成了考察周围的环境,择其吉而避其凶,营筑宅址与村落。从西安半坡遗址和河南濮阳西水坡45号大墓青龙、白虎贝壳布局来看,中国的风水起源起码有6000多年的历史了。中国古代的风水地理是在当时哲学观念与民俗意识支配之下为了选择与建造生活环境,为使城市、村落、住宅、墓地趋利避害而发展起来的环境评价系统。它包含了对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进行地形分析、区位与方向分析、环境规划布局的学术思想与方法。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发现所选择的地址、所布局的环境,如果得当,那就会给人们带来鸿运;如果地理环境选择、布局不当,就会给人们带来祸殃。于是人们总结其中的经验,并用当时的文化意识观念来解释它,这就是风水。

    选择一个建园地址,没有风水先生的帮助是绝对不行的。那种一切都受自然影响的感觉,简单的中国建筑方法,纸窗、薄隔墙总是很柔和,而不能受到挤压,导致了这一对我们很陌生的职业的产生。人们培养出专门为住宅寻找有利地形的风水先生。他们既为活人,也为死人寻址。风水先生常常是为了找一块最佳的墓地,而忙碌好几个星期。在实践中,他们主要是以“阴阳”、“四象”、“五行”、“八卦”学说,也就是以天地和谐为依据,同时也包含着一种美学的成分。

    中国风水学理论关于建筑选址的内容颇为丰富。中国风水学的指导原则是:天地人合一,这种指导原则不求急功近利,不随政治变迁、经济发展变化而变化,在中国五千多年历史演变中,贯穿始终,追求不改。在具体操作技术方面,总结出“乘生气说”、“藏风得水说”、“寻龙点穴说——四灵说”、“山环水抱说”、“形势说”、“三元运气说”等等。这在古代及科技手段相对落后的历史条件下,能够依靠具体操作的人在现场踏勘中实际操作,视为一种有效方法。

    风水受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风水始终把宇宙、大地看作人赖以生存的“气”得老远,强调“感天地之气”。因此,风水特别看重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阳宅十书》在第一部分“论宅外形”中,就专门讨论了住宅的环境问题:“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其来脉气势最大,关系人祸福最为切要。”

    中国古代建筑受风水影响很大的就是追求一个适宜的气场,即对人的生长发育最为有利的外环境。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先民为了与大自然适宜,选择了掘土而居的穴居形式,有人认为中国风水关于“穴”的概念可能与此有关。这种早期的建筑形式具有节约用地、冬暖夏凉、防风、聚气和直接感应“土气”的特点,所以直到今天仍为人们所喜爱。许多人在对黄土高原等地的窑洞建筑和世界其他地区的穴居建筑作了大量研究之后,发现了它与大自然相和谐的特性。

    中国风水学的灵魂是有关“气”的理论。中国风水学在选择聚居位置时认为蕴藏“气”的地方是最理想的。中国风水学为达到“聚气”的目的,非常注意自然环境与人造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山峦要由远及近构成环绕的空间;在规划区域内要有流动的水。“山环水抱必有气”,这是中国风水学实践千百年的经验总结。

    晋代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述了一种完全符合中国风水学理论的居住环境:“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方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开旷,屋舍俨然……

    风水术也是中国古代一种有关建筑环境的基址选择与规划设计的理论,又称“地理学”。中国古代建筑成就瞩目,但其建筑美学、设计思想等深层次系统缺乏,恰恰是风水的术学中记载了规划、设计、建设的理论和方法,为中国建筑的辉煌助有一臂之力。古代风水师也承担了建筑师、规划师、设计师的角色。研究风水渊源、沿革、流派、宗旨、方法及其成就,关联了中国古代城市、村镇、住宅、陵墓等,其中包括地理、地质、生态、小气候、绿化、建筑群及外部空间设计、心理学、伦理学、哲学和美学等方面的话题。事实上,我国的都城和皇宫都是按照风水的要求设计建造的。例如明代修建的紫禁城,清代又重新扩建,皇宫南北对称,大门朝南,之所以这样选择朝南坐北,是因为内蒙古的大风常常挟带着漫天的黄尘,并且严寒奇冷的缘故,而利用高高的人造假山做遮帐。整个紫禁城有一条护城河环绕,从西北角往南往东经过太和殿门前,而后流到文华殿前(东南)流出,也可以理解流水象征着接纳财富。水的环绕、流动、制造出负氧离子,改变了小气候。皇帝寝室的暖阁的大小与一般房屋没有什么不同,睡床靠北侧,床前有双层幕帐,帝王也非常注意防止气散。
    台湾学者指出风水是:“地球磁场与人类关系学”。西方学者称风水术是:“通过选择合适的时间与地点,使人与大地和谐相处,取得最大利益、安宁和繁荣的艺术。”美国罗丝巴哈的《风水——中国的方位艺术》中论述:“气是风水中重要的因素。”人类选址的规律,诸如:“山环水抱必有气”、“河右为吉”、“河左为凶”、“曲则有情”等等居住规律,有易于接受宇宙之气。风水中讲究来龙、大账、左右砂山及前面案山、朝山。三面环山围护,一面朝南正向的开缺。开缺之处又有案山、朝山的低峦之山,以防气场直冲直射,这些都是以“气”为中心展开的工作。通常认为没有任何实体的围蔽时,心理场处于一种自我紧张的状态,如同与陌生人靠近会有不自然的恐惧感。“山环水抱”之势则有一种稳定性、安全感。“山环水抱必有气”,风水师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聚气,经曰:“山水者,阴阳之气也。……动静之道,山水而已,合而言之,总名曰气;气分言之,曰龙、曰砂、曰穴、曰水。有龙无水则阴盛阳枯而无以资;有水无龙则阳盛阴衰而气无以生。”古代风水师将圣贤论气的哲学思想具体量化了,指出:“地有佳气,随土所生;山有吉气,因水而止。气之聚者,以土沃而住;山之美者,以气止而吉。”(《青乌先生葬经》)现代科学已证实水是吸收各种波动能的极性分子。人体含有大量的水,所以,人也吸收宇宙辐射,人与气场有其密切的联系。对于人体来说,天地气场为外气,人体气血场为内气,当天地人三个气场相合一致,对人才能有利。古人早以认知了这些,所以选址于河曲的水流,又三面环绕的“金城环抱”之地就不难理解了。英国李约瑟博士对风水术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他说:“风水在很多方面都给中国人带来了好处。比如,它要求植竹种树防风,以及强调住所附近的流水的价值。但另外一些方面,它又发展成为一种粗鄙的迷信体系。”

四,建筑选址与安全防御方面的考虑
    建筑选址的理想模式,显示了多种因素复杂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其中不仅包含传统观念上的要求,而且也包括对于社会、防御、生产、经济及地域环境等多方面的考虑。
    中国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由于战乱和匪盗的影响,要求城市和村落更趋集中,以便于防守,共同对敌。所以在选择基址时往往争取环境具有良好的防御性,形成天然的屏障。以山东益都城址变迁为例。据《青州府志》记载:“古城在临淄县,汉属齐郡,晋曹嶷其地,以城大地原不可守,移置尧山南三里为广固城,后为南燕都。宋刘裕攻破之,平其城,以羊穆之治青州,及建城于阳水北,名东阳城。北齐费东阳,迁筑于阳水南,为南阳城,即令郡治。”“所谓青州城四面皆山,中贯洋水,限为二城”。实际上讲的是城址要利于防御。
    中国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农村经济为这种建筑选址提供了选择性。在封闭、半封闭的自然环境中,利用被围合的平原,流动的河水,丰富的山林资源,既可以保证市民、村民采薪取水等生产生活需要,又为村民创造了一个符合理想的生态环境。此外,“退隐田园”“放啸山林”的传统思想对于寻求理想的建筑环境也起了一定的影响作用。

五,生态建筑学与风水学的关系:
    生态建筑学在现代科学的意义上,关注人与建筑自然环境的关系,同中国风水学的“天人合一”宇宙观,有着根本的一致。
    所谓生态建筑学(Acologies)或称建筑生态学(Arcology),是建立在研究自然界生物与其环境共生关系的生态学(Ecology)理论基础上的建筑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或者换过来说,是探索地球上生命活动功能均衡发展的生态学延伸于建筑学领域的一个分支,反映出现代建筑思潮的价值取向。
    根据现代科技的成就,生态建筑学在依据自然生态系统创造人工生态系统过程中,应实现能量和物质流的平衡,即生态平衡原则。所谓能量流,即能量流动,应包括太阳辐射的平衡,温度的平衡及风能、水能的集聚与转化等;而物质流,即物质循环,应包括一切自然资源,如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等。
    风水学理论认为,自然有其普遍规律即“天道”,它的存在与运作,乃“作为天之祖,为孕育之尊,顺之则亨,逆之则否”(《黄帝宅经》),而“山川自然之情,造化之妙,非人力所能为”(《葬经翼》);质言之,即“天不可得而为之”。“盖古有寻龙之伎术,而无造龙之匠工。功高大禹,导洪水必因山川”(《管氏地理指蒙》)。
    人是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人伦道德或行为准则即“人道”,亦应与“天道”一致:既不能违背天道行事,更不能仗持人力同自然对抗,却可以而且必须认识,把握和顺应天道并以之为楷模而功加运作,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满足人生需要。有谓:“人与天地并立为三,非天地无以见生成,天地非人无以赞化育”;“寻龙择吉术,天道必赖于人成”(《管氏地理指蒙》);盖“阴阳变化,自然之道也,循而穷亡,虽山川诡异,莫能逃焉”(《葬经翼》);“故而不曰人而曰天,务全其自然之势,期无违于环护之妙耳”(《管氏地理指蒙》)。
    人类生存基本行为之一的居住环境经营,被称为“宅”,其系人与自然的中介。“宅,择也,择吉处而营之也”(《黄帝宅经》;“宅是外物,方圆由人,有可为之理,犹西施之洁不可为,而西施之服可为也”(《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夫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非博物明贤者未能悟斯道也”;“宅者,人之本。人以宅为家,居若安,则家代昌吉”;“人因宅而立,宅因人得存,人宅相扶,道天地,故不可独信命也”(《释命》)。
    风水学也按照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八卦九宫一类的宇宙图式来规划经营宅居环境,表征天人合一或天人感应的信仰,形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显著性格和基本精神。“皇宫、庙宇等重大建筑当然不在话下,无论城市里集中的或是散布于田园中的房舍,都常常显现出一种对宇宙图案的感觉,以及作为方位、节气、风向和星宿的象征主义。”
    综上所述,当代生态建筑学是从整体有机联系上以生态规律来揭示并协调人、建筑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其实施手段,更以当代科学技术的物质条件为重,来实现人在自然生态系统下构建人工生态系统,以其间的具体的、物质的交流,争取达到最优关系。
    中国古代风水学,尽管受到当时落后的科学和物质技术手段的限制,仍然追求顺应自然,并有节制地改造和利用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协调与合作的意境,早于西方现代文明几千年登上了天人合一的审美理想的高峰。中国风水学可称其为中国古代的生态建筑理论。

六,浅谈城市环境风水如何选择:
    城市环境风水如何选择:先从“来龙去脉”一词说起,现代汉语是这样注解的:原为风水迷信用语,指山势脉络的来源和去向。现指一件事情前后关系的线索。那么,这个最初为风水用语,后来借指事情的来历和发展的“来龙去脉”,在风水术中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它与我们的城市居民又有什么干系呢?
    我国先民很早就开始有了龙的崇拜。传说中的龙,是一个象山一样绵延起伏的庞然大物,故而人们常常把山比做龙。如山西浑源县有一座山,因山势雄伟、山气腾腾、山麓苍翠,被人们称为‘龙山‘。全国各地,以龙命名的龙门、龙泉、龙丘、龙井、龙溪、龙池等地名,实在数不胜数。
    风水术借用了民间有关龙的观念,称蜿蜒曲折的山为龙脉,或称山龙;称源远流长的江河为水龙。龙,又有干龙、支龙,真龙、假龙,病龙、死龙,来龙、去龙,直龙、横龙,飞龙、潜龙之别。
    古之风水,以龙山为吉地,以山的气脉集结处为龙穴,在吉地的龙穴作墓地或建宅,可以得到吉祥。可见,风水术的龙的观念是由龙崇拜演变出来的。
    风水选择的方式方法虽然众多,然归纳起来其精髓为龙、穴、砂、水、向五大要素(统称《地理五诀》),其原理是“龙真”、“穴的”、“砂环”、“水抱”、“向秀”五大准则。
    “龙”指山脉,“龙真”指生气流动着的山脉。龙在地蜿蜒崎岖地跑,由此推断地下“生气”,也势必随其蜿蜒崎岖地流动。其中的主山为“来龙”;又山顶蜿蜒而下的山梁为“龙脉”,也称“去脉”。寻龙的目的是点穴,点穴必须先寻龙。
    “穴”指山脉停驻、生气聚结的吉穴。提到“穴”,人们便自然想到“墓穴”,其实古人最早是“穴居野处”,“穴”指用来安居、下葬的场地。
    “砂”指穴周围的山势,“砂环”指穴地背侧和左右山势重叠环抱的大好自然环境。砂环,可以使地中聚结的生气不致被风吹散。
    指与穴相关的水流、水向,‘水抱‘指穴地面前有水抱流。水抱,使地中生气环聚在内,而没有走失的可能。
    “向”指穴前面朝向的开缺之处又有案山、朝山的低峦之山,以防气场直冲直射,远方有秀峰朝恭“穴”场,这些都是以“气”为中心展开的工作。通常认为没有任何实体的围蔽时,心理场处于一种自我紧张的状态,如同与陌生人靠近会有不自然的恐惧感。“山环水抱”之势则有一种稳定性、安全感。“山环水抱必有气”,风水师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聚气,经曰:“山水者,阴阳之气也。……动静之道,山水而已,合而言之,总名曰气;气分言之,曰龙、曰砂、曰穴、曰水、曰向。有龙无水则阴盛阳枯而无以资;有水无龙则阳盛阴衰而气无以生。”古代风水师将圣贤论气的哲学思想具体量化了,指出:“地有佳气,随土所生;山有吉气,因水而止。气之聚者,以土沃而住;山之美者,以气止而吉。”
    风水环境选择的五大要素中“龙”是最重要的,没有它则“砂、穴”无从谈起,其次是“水、向”。然而,如今我们居住的城市中,大多没有“真山(龙)真水”,那么城市住宅的“龙”与“水”该如何论呢?我们应怎样依次进行风水选择呢?
    古人曾将住宅分为三类:一曰井邑之宅;二曰旷野之宅;三曰山谷之宅。城市住宅即属于第一种井邑之宅。《阳宅集》成卷一“看龙”条目中有诗云:“万瓦鳞鳞市井中,高连屋脊是来龙,虽曰旱龙天上至,还须滴水界真踪。”此即把密集相连的万家屋脊看作蜿蜒起伏的龙脉,那么“滴水界”的水又如何论呢?
    《阳宅觉》中讲到:“收来气之法,盖以街巷作水论。”《阳宅会心集》则更明确说明:“一层街衙为一层水”。从这些风水古籍中可以看出,把城市中的街道视为“水界”,这在古人那里早有此论,并非今人所附会。因此,古人讲的:“立门前不宜见街口,顾宅后不宜有直脊。”之说,就是强调:门前水流不宜直冲过来,屋后龙脉要蜿蜒起伏不僵直。为什么呢?
    风水学中最重视有“生气”来源,那万家比户的房屋内都有最有灵气、最有生气的人居住,此等“气道”绝对可以同起伏的山脉相比美;风水学讲究“藏风聚气”,城市的房屋建筑确能起得类似山峦的“藏风聚气”之作用,尤其是那些高大楼房建筑;风水学重视“导气、界水”,所谓:气之来有水以导之,气之止有水以界之,车水马龙的街道必然有“导气”流通之功能,无人居住的宽阔马路也定有“界气”之作用,因此城市的街道自然起着类似“水”的作用。既然城市的楼房建筑有山峦一样的形状、街道有水流一样的特征,它们就有山、水的内涵,起着类似的作用。明白了上述道理,城市住宅风水环境的选择也就不难把握了。
    例如风水学讲究“曲则有情”,城市住宅则畏忌街道直冲;风水学讲究“山环水抱”,城市住宅则畏忌风口安居和街道反弓,“山谷勿居”,指城市住宅则畏忌“天斩煞”(两幢高大建筑之间的一条狭窄空隙);风水学讲究“蜿蜒起伏”,城市住宅则畏忌笔直僵硬(如高大烟囱等),如此等等,依此类推。

七,自然科学诠释建筑环境风水:
    中国人在风水学的研究中,学者们认为自然界的超微离子(比如前几年卖的等离子发生器)和磁场对人体产生明显的正负影响,并认为在自然界中任何物质都会产生作用与人体的超微离子和磁场,这些能量也随着环境不断改变,也随着人体自身的场态信息的改变而改变。这些信息能量可以使我们心情愉悦、思维敏捷、健康长寿,也可以使人思维迟钝、神经恍惚(撞鬼)、多病短寿!而风水就是在地基、居所布局基础上增加某种信息符号,以满足人们避凶趋吉的心理要求!
    在人的一生中,人体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对自然电磁波的变化的反映,必然伴有一些物理和化学现象(一些学者已用仪器对人、动物、植物测验成功)。人体在外界影响下发生一系列生理、生物化学现象,为风水的作用机能提供了依据!

    1,生态环境与建筑风水共生关系:
    为什么北方人居住砖瓦房,西北高原人要挖窑洞,云南人要盖吊脚竹楼?这就是人们根据不同的生态环境,做出适合生态环境需要的居住建筑设计;这是建筑学在人们大脑中最基本的反映。风水的宗旨就是理气,即寻找生气。而有生气的地方应该是:避风向阳,山清水秀,流水潺潺,草木欣欣,莺歌燕舞,鸟语花香之地。这恰恰和生态建筑不谋而合!生态建筑学是研究人类建筑环境与自然生物共生关系的生态学。
风水学则加进了感官心理因素:难怪当率先研究生态建筑学的西方人,偶尔把目光投向东方文化时惊讶地发现:发展了几千年的中国传统风水文化理论,竟与当代生态建筑学的新思潮理论产生了历史共鸣。

    2,人体信息与风水:
    当信息场和人体信息保持和谐共振就是风水的真正含义——科学一面......
    医学其实也是调节人体信息与自然信息和谐共振的一种方法......
    医学从调整人体生命信息入手,风水则是从调整自然信息入手......
    从命理上讲每个生命个体具有各自不同的“命格”。人体信息的阐述就是:每个个体,具有各自不同的生命信息-能量及不同的组合结构。当同自然信息协调同步,既达成共振效应——风水......
    全息论-生物钟-微波技术等信息场的出现,正为我们揭去风水学那层神秘面纱睡觉的方向就是人体信息适应磁场信息的最普通方式......
    美丽的花卉植物使人心情愉悦就是自然信息对人体信息的最普遍调节方式......
    国家的政策到位,人民的观念到位(二者本身就是能量信息)是社会信息和群体信息的共振......
    有的地方偶然事件频繁发生,人们认为阴气太重,其实首先是一种心理因素(就象走夜路紧张一样),其次是因为一些矿体或尸体的化学元素和同位素都释放在周围,一些危险性工作的人(如司机)大脑细胞处于低潮,瞬间失去正常功能,或产生错觉,一念失手,酿成大祸!!
    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本身就是一种信息场......
    一些人物本身也是一种信息场,如观音,关公,耶稣......
    修炼方法(人体信息)多种多样,不一定身披袈裟,烧香念佛,只要一心向善,济事渡人保持高尚的情操,就是一种修炼!!
   
    3,环境景观学与现代风水:
    当我们来到北京的故宫-苏杭的园林,会为它的雕梁画柱-金碧辉煌而神驰暇往。
    当我们遇到寸草不生-狂风恶沙之地会避而远之。
    山清水秀,避风向阳,会让人神情愉悦;流水潺潺,草木欣欣,会使人留恋忘返;莺歌燕舞,鸟语花香,会使人心旷神怡。
    这就是环境景观对人类产生的种种物理-生理-心理效应。这一切会使我们思维更加清晰敏捷,创造灵感格外活跃。
    现代风水学的使命就是将传统风水中的朴素真理,与现代环境景观学互相嫁接,诠释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4,水文地质与风水:
    为什么广西巴马县-海南岛-新疆有长寿村?而陕西-贵州有傻子村?
    为什么有矿泉的地方人杰地灵,为什么锡矿附近的妇女不生孩子?——因为铁锌-有机蛋白等,对人体有益;而镭锶等放射性元素,对人体与智力发展是有害的!
    风水师选址时为何要“装模做样”闻空气与尝土和水的气味?
    非常简单,每个居民区的形成都喜欢水味甘甜之地,水味苦涩则无人居住!现存的为已知,未知的需要探索!
    为什么有的地方的人健康长寿?而有的地方的人就容易患病和早世?
    这些都与水文地质相关,风水中的龙脉思想是在特定历史环境下产生的,趴地听地下水其实就是地质学中关于山脉走向的学问。而风水中保护龙脉的思想,也与现代地质学中的水土保护,环境保护不谋而和。
    现代风水学的使命就是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科学地重新阐述,剔除迷信的部分,还其科学的一面,每种文化的存在都有其必然性,何况几千年长久不衰!!!
    水文地质风水的目的就是研究出山川河流,地质地貌,山脉走向,水土关系以及各种化学元素,对人类心理与生理,健康与事业的正反影响,使人类更好地了解自然,利用自然。

八,专家说:“风水”说并不全是迷信
    中国人经历了“文革”运动以后,“风水术”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一直是与封建迷信、糟粕相连的。但在21世纪的现在风水似乎被平反成了“一门严谨的科学”,是“中华民族经历五千年生产生活斗争所积累的宝贵文化结晶”,“风水学与中国营造学和中国园林规划设计学等构成了中古代建筑理论的三大支柱”。风水学说究竟是科学还是迷信?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有关专家。

    1,“风水”有着朴素的科学道理
    清华大学建筑系景观研究所所长孙凤岐说,风水并不全是迷信,在什么地方该建房子,在什么地方不该建房子,我们祖先琢磨出了一套经验理论,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古代的风水一说很讲究人与建筑环境的关系。“风水可以说是古代的环境观”,他举了北京四合院的例子,“如果你注意观察就会发现,从四合院里出来的人都面色红润,不像在楼里呆久了的人脸会发黄,这就是因为四合院的建造有科学依据,利于长寿,住四合院的人每天至少有一半的时间都能在户外活动,住楼房的人通风会成问题。不说风水利于人发财什么的,一个人健康不能保证,还有什么精力去赚钱呢?”
    一位房地产经营者对记者分析北京人为什么都喜欢买城北边的房子,“有人说是上风上水,实际的解释就是城北面风景好,污染相对较少,而且基础设施也建立得完善,南城则水质不好,冬季北京刮西北风,南城的空气相对来说不是很好。如果说这是风水学,那讲究的就是人的生活质量。”
    记者翻查了几本描述风水的专业书籍,里面对风水的解释则有:“风水是一门艺术,通过对事物的安排,从建筑奠基到室内装饰,企图对一定场所内的气施加影响,有助于人们利用大地的自然力量,利用阴阳之平衡,来获得吉祥之气,从而促进健康,增加活力”:“风水也称相地,主要是对周围环境进行研究,强调用直观的方法来体会、了解环境面貌,寻找具有良好生态和美感的地理环境。”

    2,“风水学”引入现代建筑如何?
    北京红石实业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张义磊对记者说“风水”现在面临的是如何定义,如何为我所用,把风水学说引入现代建筑的开发与建设之中,不无启发意义。要辨证地看待“风水”,它的可取之处在于符合了人们生活习惯的心理定势和审美需求。这些年房地产开发流行的欧陆风、澳洲风只是表层的借用。我国民间传统的建筑美学主要侧重于造园术与风水系统,而与现代中国人生活形态直接相关的建筑审美学说并没有成熟的规范。大量住宅是作为城市总体面貌中绵延的背景,只有少数住宅可能成为某些地段的标志性建筑。他认为,住宅建筑的性格应该是温馨宜人的,它的细部是居住者更易于感官接触,更具有人本思想的。

    3对“风水”说尚存怀疑: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主任江晓原教授认为,风水中包含一些科学的成分,但科学的成分相当少,就其主体而言,应属于伪科学一类。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些风水图书且销量很好,但绝大部分都夸大了其中的科学成分,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使自己的图书可以公开出版。差不多所有的风水图书,都是以继承传统文化,符合科学原理的名义出版的。风水术中的科学成分主要是一些经验知识,这些经验知识虽然暗合了现代科学的原理,但与自觉的科学认识是有严格区别的。
    中国建筑文化交流中心负责人范东杰对记者说:‘应该批评目前城市流行的讲究风水之风,盲目跟风且出现庸俗化趋向。例如,为讨吉利,摆威风,弄得满城的石狮子、铜狮子,似乎成了狮的故乡,不伦不类。还有,你立罗马浮雕柱,我也照立不误;你搞建筑小品,我如法炮制,且有过之而无不及,生怕慢了一拍。有的甚至粗制滥造,胡乱跟风,花了钱,不仅得不到美的享受,反而糟蹋了资源,破坏了景观。‘
    清华大学的陈志华教授曾多次写文章驳斥一些‘风水‘学著作。他说:‘依我的见解,从国外留学归来的‘风水‘学者,在学术上把‘风水‘当作一种社会现象、语言习俗,但为了取悦于大众,他们是不会明确地把这一点写在封面上的。而无论是留学归来还是本土成长的‘风水‘学者著作,封面上都很煽情,什么‘熟谙此道,可以趋吉避祸,为你带来财运、艳福、子运‘什么的。所谓‘风水‘中的科学性,早就有了地质、地理、结构、采光、通风、构图、布局等现代技术与审美学科的知识,这种‘负阴抱阳‘的老掉牙习俗,如果无害,倒也罢了,问题在于,‘风水‘往往严重地扭曲审美,风水盛行则绞杀了建筑的个性、干预建筑纯正语言的运用‘,他气愤地说完又加了一个比喻:‘讲究‘风水‘就好比一个跑百米的女孩穿旗袍,为了提高她的百米速度,只好将旗袍的开叉开到胳肢窝里去了,倒不如把旗袍扔掉,一身短衫,现代速度装扮。‘

    4,警惕被商业利用的‘风水‘,
    现在的许多房屋建筑,乃至墓地的宣传册中都有暧昧的对此地风水的吹捧赞美,什么“与天地投缘”、“物华天宝”,借助“风水”吸引消费者。复旦大学文博系主任、同济大学建筑学博士蔡达峰教授认为,不宜夸大风水中的科学成分。他认为在现代社会中,风水术的运用主要已成为一种商业行为。据说,风水术如今在国外也很有市场,成为一种开业谋利的职业。这与人们内心的趋利避害的“求吉”心理有关,而今更演变为一种流行的做法。而实质上,古代的风水术早已失传,现今所谓的风水与古代风水术在内容上已有很大差别。对于风水术,究竟需要如何引导,值得好好思考。风水作为一个研究对象,从民俗学及建筑学的角度均有研究的价值;但倘若是从商业角度来利用,为获取经济利益而加以宣扬是不够负责任的,遗憾的是这方面的书越来越多。有些著作里,乱找因果关系,使风水越说越玄。蔡达峰认为,对风水术作严肃认真的研究,其实是一个很难的课题,眼下一些书中所引用的古籍,有的连标点都断错了,其学术性、科学性也可想而知。

    5、让“风水文化”发放理性的光辉
    2003年有新闻报道称,南京大学易学研究所尝试首开“建筑风水文化”的认证培训。我认为这种做法,是一种学术上的魄力,这对梳理和发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支持现代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有着开辟先河的示范作用。
    中新社江苏新闻网南京7月27日电:(实习记者于正阳 记者王学峰)昨天,在南京大学大礼堂的《易学论坛》上,近300人不顾天气的炎热,聚精会神的听完两位主讲人纵横捭阖的演讲,一扫过去总误以为《易经》只是算命打卦用书的印象,认识到易学是一种科学。
  论坛由周易文化研究专家、南大哲学系博士生导师李书有教授主持,江苏省周易研究会副会长力士奇主讲《周易与企业管理》,香港博澳文化出版发行公司主编王惠主讲《易学与人生抉择》。他们深入浅出的演讲,,使得听众对《易经》是中国迄今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哲学、历史、文化典籍,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据了解,南京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重视并开展易学研究的高校之一。随着中国哲学博士点的恢复,该校已将易学研究列为学术研究的重点方向。 南京大学易学研究所,由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以及有关院系的教授、副教授、博士组成。中国哲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李书有教授任所长。李教授提出了易学为中华文化之根干,从易术、易德、易道三大领域对易学进行综合研究。他遵循《中庸》中提出的"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原则,将高深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力求做到"体以致用,用以达体",在中国哲学学科的硕士、博士培养中设立了中国哲学与决策管理研究方向。
    看风水,这个行当在中国至少有3000年的历史了,但在劳动保障部新编的职业大典里,并没有“风水师”的位置。主要原因不是风水文化有什么错,而是过去一段时间里,我们对其文化精髓,没有做理性的整理和宣传,甚至是愚昧的反对。仿佛“风水师”就等同“巫婆神汉”,成为一种可以规范管理的行当吗?现今建设部中国建筑文化中心委托南京大学易学研究所开展“建筑风水文化”认证培训、考核,合格者将由中心颁发证书。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积极的信号,政府将对过去被人们误解的“迷信”,进行必要的“正名”。
    中国的风水文化与西方现代生态建筑学相比是不谋而合的。生态建筑学在现代科学的意义上,关注人与建筑自然环境的关系,同中国风水学的“天人合一”宇宙观,有着根本的一致。即我们的风水学比西方现代生态建筑学的产生,早于她至少3000年。遗憾的是我们的如此先进的文化,被人们扣上“迷信”的帽子冷落了数十年。
    风水学的精髓是强调自然与住宅的和谐与人与住宅的和谐的完美统一。同样当代生态建筑学是从整体有机联系上以生态规律来揭示并协调人、建筑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其实施手段,更以当代科学技术的物质条件为重,来实现人在自然生态系统下构建人工生态系统,以其间的具体的、物质的交流,争取达到最优关系。人类生存基本行为之一的居住环境经营,被称为“宅”,其系人与自然的中介。“宅,择也,择吉处而营之也”(《黄帝宅经》;“宅是外物,方圆由人,有可为之理,犹西施之洁不可为,而西施之服可为也”(《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夫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非博物明贤者未能悟斯道也”;“宅者,人之本。人以宅为家,居若安,则家代昌吉”;“人因宅而立,宅因人得存,人宅相扶,道天地,故不可独信命也”(《释命》)。用现代的语言来解释,可以理解为协调自然界生物与其环境共生关系,同时建筑住宅的泥匠也有系统的套路。虽然他们肯定讲出来现代人的术语,但他们有丰富的经验,让人们生活的更健康,更舒服,甚至更能够坚定未来的信心和希望。
    传统的风水学理论认为,自然有其普遍规律即“天道”,它的存在与运作,乃“作为天之祖,为孕育之尊,顺之则亨,逆之则否”(《黄帝宅经》);而“山川自然之情,造化之妙,非人力所能为”(《葬经翼》);质言之,即“天不可得而为之”。“盖古有寻龙之伎术,而无造龙之匠工。功高大禹,导洪水必因山川”(《管氏地理指蒙》)。根据现代科技的成就,生态建筑学在依据自然生态系统创造人工生态系统过程中,应实现能量和物质流的平衡,即生态平衡原则。所谓能量流,即能量流动,应包括太阳辐射的平衡,温度的平衡及风能、水能的集聚与转化等;而物质流,即物质循环,应包括一切自然资源,如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等。因为中国文化是处于高位的人文文化,与现代科学相通是正常的。
    中国的传统文化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关怀人本身。人是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人伦道德或行为准则即“人道”,亦应与“天道”一致:既不能违背天道行事,更不能仗持人力同自然对抗,却可以而且必须认识,把握和顺应天道并以之为楷模而功加运作,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满足人生需要。有谓:“人与天地并立为三,非天地无以见生成,天地非人无以赞化育”;“寻龙择术,天道必赖于人成”(《管氏地理指蒙》);盖“阴阳变化,自然之道也,循而穷亡,虽山川诡异,莫能逃焉”(《葬经翼》);“故而不曰人而曰天,务全其自然之势,期无违于环护之妙耳”(《管氏地理指蒙》)。
    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的是一种人文精神的境界,她忌讳机巧的强求。我们的祖先不太注重过度机巧的物械支持人的简单生活,这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正是西方现代向往的顺应自然,并有节制地改造和利用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协调与合作的意境。而我们的这种文明比西方现代文明,早于几千年登上了天人合一的审美理想的高峰。为什么我们丢弃的“垃圾”,正是别人要追求的宝贝呢?这种现象不是很值得我们思考吗?

九,中国风水学说走红美国
    中国风水学说起源已有数千年历史,这种华人深信的学问,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天下而流传世界各地。不过,风水学说在欧美掀起一阵高潮,却还是从八十年代才开始。
    最初,美国人对于中国的风水学说还是半信半疑。自从美国富豪唐纳川普在纽约兴建川普大夏,和何里活最红的黑人女星贝莉建造豪华住宅时,都曾请过风水大师来看风水。开了风气之后,于是美国各地的办公大楼和住宅,也都会请人来看风水了。
    唐纳川普是美国的地产界大亨,最初他在纽约建造一幢摩天大楼时,由于这幢大楼以亚洲人为销售对象,有人告诉他,亚洲人相信风水,于是他便请了一位华人堪舆家来看风水。接受了哪位风水大师的意见之后,这幢大楼內的单位,果然很快便全都销售出去,使这位地产大亨也觉得中国的风水学说确实奇妙。到了他要建造全纽约最着名的川普大夏时,哪就更加要请堪舆大师来看风水了。
    中国风水学说早在八十年中期便已传入美国,当时中国功夫、针炙和草药已经在美国流行。随着这一阵亚洲文化和东方哲学热潮,香港和台弯的堪舆大师便开始往还于美国与港台之间,传授看风水的秘诀。徒弟不只是中国人,还有不少美国本地人也来拜师。
    中国人研究学问的习惯与美国人不同,中国人只是师徒私相传授,而且不会把独得之秘张扬出去;但美国人喜欢集思广益,彼此交换研究心得。一时之间,美国研究风水的协会纷纷创立,尤如雨后春笋。
    一位风水协会的主持人托蕾芙森女士表示:中国风水学说如今在美国越来越受欢迎了,她的协会的参加人数,每年以百分之50的比率增长。他们创办的亚马逊网路书店,供应超过120种风水书藉,其中半数以上是在过去两年才出版的。
    她又说:伦敦哪边有一本名为《现代生活风水》的杂志,每期都有介绍名人住宅的风水专辑,今年5月号曾称赞英国爱德华王子的住宅风水什佳。
    美国BHi设计公司的总裁李根说,他的公司办公室重新装修时,曾经请过人来看风水,以后营业额激增了百分之30,获利也多了百分之10。他又说:「我不能将它完全归功于风水,因为风水在我看来,实在太过高深和神奇了。不过,我却知道员工都很喜欢新的办公室,做起工作来也比以前有劲。」
    中国风水的概念,除了被运用在住屋和办公室方面,也受产品发展、销售和广告业的青睐。美国佛罗里达州瓦巴索的「美国风水协会」创办人微卓女士,在过去一年便为「高砂国际公司」提供风水方面的咨询。高砂公司在今年3月曾经做过一次市场调查,知道美国已经有百分之6的人认同有风水这回事。于是,他们打算把生产香水的这个部门,融入风水的理念。
    微卓指点高砂公司香水部门调香料的技师,使用哪些成份才能达到最和谐的效果。她认为应该同时结合土、火、水、风、木5种元素,才能达到香味的平衡。高砂公司香水部门销售主任葛林女士指出:“风水的概念,就是要丢弃杂乱物件,使事情变得简单。风水概念应用在制造香水方面,就是少即是多。我们使用上等原料,但要尽量减少其它份量,这就可以生产出纯碎的香水来。

十,风水说的建筑文化表征及意义
    “风水”这个词,在如今的字典上解释为“指住宅基地、坟地等的地理形势,如水脉、山水的方向等。”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风水”则是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和外延的。古人认为,风是流动的空气,水是大地的血脉,加上太阳这个万物生成所必须的条件,有了新鲜空气的风和清洁的水的地方,生命就能够生生不息,这是我国传统纯朴的宇宙观。它使得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具备了崇尚自然,向往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也就是“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在民族的审美情趣上,形成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寄情于山水的审美观。因此,从特定的意义上说,“风水”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现象之一。
    风水研究,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有着很长的历史了,它所包含的我们这个民族的审美观对城市规划和住宅设计、景观设计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建筑上具有很强的适用于自然生态性的原理。如今,对风水的研究和应用,在世界上已经很普遍了,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及我国的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或地区无不着力研究中国风水生态观上的奥妙和在现代建筑设计上的应用。美国的城市规划权威凯文.林奇写的《都市意象》一书中就高度评价了中国的风水理论;美国生态设计专家托德也提出中国的风水理论在建筑方面具有鲜明的生态适用性。

    1,风水与传统的建造城市、村寨和住宅的选址,在古时候都要讲究风水,认为是“吉”的就可以建,是“凶”的就不可以建。比如城市的选址,从风水的理论来讲,城市的选址最好要在峦山环抱,背山面水,负阴抱阳的盆地。这其实同我国所处的纬度和地理位置有关系。我国位于北半球,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黄河、长江、珠江等大河流都是从西向东流,所以我国大部分的城市都在河流的北岸,住宅朝向都是坐北向南。这一观念在现代规划中的日照、采光和通风问题上也得到很好的体现。背山,可以阻挡北面来的寒风;面水,夏季可以充分迎接东南海洋的湿润凉风;负阴朝阳可以获得良好的日照和避免直射;而临木,可以利用植被调节小气候,这跟当今提倡的生态规划、保护环境是一致的。
    在住宅建造方面也有很多的研究,《皇帝宅经》中说:宅以形式为身体,以土地为皮肉,以草森为毛发,以屋舍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形象地描绘了宅居与自然环境的依附性。住宅的风水理论认为负阴抱阳为形,藏生气为本,传统建筑中四合院有庭院和天井,宅地屋宇为阳即为实,庭院天井为阴即为虚,以形聚齐,气凝于穴,具有自然环境和相对闭合的空间,有利于生态环境小气候,是负阴抱阳,阴阳互补的有力见证。庭院天井引入自然,再造自然,使空间优美雅净却又生机盎然,也解决了日照、通风、保温、隔热、防风、祛湿、隔阴等问题。城市造点、村寨造点、住宅造点上都包含了风水理论,也都符合生态环境学、物理学、景观学、审美学、人文心理学等有关理论。

    2,住宅建筑要适应当地环境风水:是指建筑物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选择恰当的环境,并且用最经济最天然的手段去抵御各种不利因素,以建立一个舒适的居住空间或使用空间。风水建筑既是一种顺应自然,融入自然,又是依靠人的智慧进行优化设计的且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
    它有几个基本要素。一个是:“因地制宜”,也就是根据当时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大环境、地理状况来选址、设计。第二个是采取最经济最天然的手段去抵御各种不利的因素。风水布局本身就是一种最经济的设计手段,它可以最好地避免一些不利因素。第三个是顺应自然,融于自然,并“依靠人的智慧”即靠人的悟性去体验自然条件和自然环境,选择一个良好的风水环境。还有一个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因为建筑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中国建筑有中国的文化特色,尤其风水建筑最能体现中华民族最典型的传统文化特色。
    风水建筑一般有这样几个特征:在建筑选址上背山面水,避风聚气,植被茂盛,视野开阔。体现出传统的自然美学。如左右对称、左右环抱,左高右低等;后高前低,后边的地势要高于前面的地势;前屏后障,面朝的方向要尽量开阔背后要有障碍物作为依靠;有来有去,比如水系要讲究来水和去水,道路要讲究来向和去向。有合理的空间布局。特别强调空间排列,主次分明,建筑群要强调主楼的核心位置,副楼则处在左右覆护的位置上。按照不同的功能进行准确定位。有较强的朝向规律。如,主楼的朝向和大门的朝向方位;主要建筑的朝向与水和路的关系等。

    3,风水建筑的科学性风水建筑有一定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这样几点上。第一,风水建筑符合系统论的观点。风水建筑强调建筑物的自然环境氛围,比如说植被茂盛,背山面水,视野开阔等。在布局时建筑和建筑、建筑和山水、建筑和植被、风向的对应关系,把建筑放在一个系统中进行思维。在建筑过程中,点和面的关系,单体建筑和建筑群的关系,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山和水的关系,还有阴和阳之间的关系都要巧妙地配合起来,所以风水建筑思维实质上是一种建筑系统论的思维。

    4,风水建筑强调和谐。一是气合,就是阴和阳要配合。二是形合,讲究对称平衡,讲究形状端正。三是势合,如建筑物大门的气势,建筑主体的气势,建筑总体的气势及布局的气势。势合还讲究单体建筑和群体建筑以及整个城市的关系。四是神合。从审美观点上去看给人一种非常舒服、清新、和美的感觉就是神合。神合还与文化观念配合,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和行为方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观念,有自己的传统文化理念,所以风水建筑也体现了民族的文化观和审美观。

十一,风水建筑具有鲜明的生态适用性
    传统的风水建筑和当前提倡的生态建筑、环境保护有很多异曲同工之处:
    1,首先,风水建筑符合现代生态保护的要求。风水建筑顺应自然、融于自然,强调顺应自然条件,如果环境是山地就应该把建筑建在山腰凹的部分或避风的部分,而不能建在没遮挡的山顶上;在有水的地方要面水,使居住者充分享受水带来的美感和湿润,同时风水的选址还体现在能有效地防止水灾等。

    2,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根据环境选择建筑风格。中国的风水建筑是自然和人工的和谐。建筑物本身是人造物,不能破坏环境,而是要和自然环境巧妙地结合成一体,风水建筑要求景点设计要与气场和谐,气场有不足的地方用景点补漏救弊,用人工创造物来补偿自然物的不足,在我国传统的造园术、村落建设中尤其体现这种设计方法。

    3,风水建筑本身是一种生命文化。它体现了不同物种间的平等理念。比如风水建筑讲山水有死有活,选择环境要考虑环境的死活才能体现建筑的死活,风水建筑探索的是自然元素和人工元素能不能和谐相处,能不能配合巧妙,体现的是一种很特殊的生态文化观念。另外特别强调建筑是一种有机构造物,这种有机构造体现了建筑和建筑之间、建筑和环境之间某种相互作用,在相互作用中相辅相成。而生态设计或生态规划也正是研究物种之间的平衡和协调以及合理利用设计手法最大地实现生态、节能、可持续发展等目的,这是和风水建筑相一致的地方。
    由此可见,对于风水建筑,不能单纯地视为伪科学的事物,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日益膨胀的破坏性建设,研究一下我国这一古老的环境观、建造观,可以给我们正在进行的及以后的规划设计带来新的启发。

十二,建筑风水文化的哲学思考
    中国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新闻来源http://news.sina.com.cn/o/2004-09-15/10183672361s.shtml),从建筑风水文化来讲,2004年在人民大会堂召开首届中国建筑风水文化与健康地产发展国际论坛。建筑风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水文化日益受到了重视。我们的传统文化有雅文化,也有俗文化,说起风水文化,它是雅俗兼有,雅俗兼具。它有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它源远流长,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丰富、充实、提高,可以说是历久弥新,它越来越放射出它的光芒。建筑风水文化在建筑学中有它的特殊价值,因为它集天然、地利和建筑为一体,它全面讨论建筑的布局、空间的分割、方位的确定、以及陪衬物配套的设施等等问题,它其中蕴含着东方审美的意识,同建筑工程学虽大异其趣,却相得益彰。它是一种人文意识,建筑本身是一门艺术,而风水学在这门艺术当中有它的特殊作用。
    风水文化对建筑工程的作用,主要在考虑如何趋吉避凶,使建筑物对人的心理产生良性影响。它由古代神秘文化演变而来,至今有着特殊研究价值,不可以用封建迷信的眼光去看待。风水术无论理论基础、思维模式,还是价值取向,终极目标,都深受《周易》思想影响,二者有着千丝万缕联系。
    易学,确实已成为古代风水学与建筑学之间的桥梁。周易的八卦怎么看待风水的问题,笔者的题目叫做《中国建筑风水文化的界定与哲学思考》。本篇涉及的哲学内容不多,笔者重点只考虑到五个方面。

    1,天人统一学说,奠定了风水学的理论基础观点:
    风水学的理论基础笔者个人认为周易的基本观点:就是天人同一学。风水术,本来是方式操作的一个课题,只是因为不断的总结,形成自身理论体系的一个风水学,本来是一种操作的技术,是人人相传的技术后来形成了风水学。风水学是研究历史的自然环境对人的身心影响为中心而用,所以有这样的名称,成为建筑物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的风水学。风水学遵循周易的思想,勘明大自然的现象,有天地自然有万物,有万物自然有男女,有男女自然有夫妇,有夫妇自然有子女的形成。天地万物那种自然的发展史为先,那么夫妇、父子、君臣等等人类的社会发展史在后,是先有天地万物然后才有人类,有了人类才有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因此人应该尊重自然,如同儿子应该尊重父亲一样。应该依靠自然,和它融为一体,绝不应该剥离它,更不能够跟它相割裂。现在我们从生态环境的破坏就可以看出来,就是人与自然为敌,人类就会受到自然界的严重报复。所以一定要主张天地的核心论,与鬼神和气,人的思想和行为都要和天体的运动、自然的变化协调一致。只有美好的自然,人类才有幸福。《黄帝内经-素问》里面说为求身体健康,必须发于阴阳,得于术数。人和自然是息息相通的,一刻也不能离开“气”,我们风水学主要是讲“气”的问题,风水的名家都指出来风水是以“气”为主,人之于气,如鱼之于水,不可须萸离。人要能够自由、自在的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堪舆风水:堪是天道也,舆是地道也,这都是在讲天体的变化和地理的变化,也就是人如何选择形势,以适应天下的变化。风水学以顺天又顺人为主,天人同一为它的学说。风水术就是天人同一术,离开天人同一的学说,风水学就失去了灵魂。作为中国的传统建筑理论蕴含着很深厚的、充实的学问,值得深刻的探讨。风水术者,天人统一术也。离开天人统一学说,风水学将失去灵魂。此种中国传统建筑理论,蕴含着合理内核,值得深入探讨,不可等闲视之。

    2,太极思维诱导风水学思维模式观点:
    太极思维是风水学的思维模式,什么是太极思维呢?太极思维就是整个周易的思维模式,我们简称为太极思维,这种思维可以说是东方思维的精华。我们中医学的思维方法------构成为整体思维方法,它讲究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全面的考察事物如何对称,是否互补,观察事物演变的规律,然后再作出整体综合评价,这是我们周易思维的方法,趋向理论,从整体着眼。我看风水学就是吸取了太极思维的优点,再加以巧妙的运用。注重的是龙、砂、水与穴、堂、案六维统一的整体环境结构。六维之中,可分两部。觅龙、审砂、辨水,考察山川自然形势,类似易学的三才统一,任何一方有缺陷,就会影响穴位的确定。至于点穴位,观明堂,睹朝案,是从整体着眼,评论其综合效应。穴不正,堂不广,案不秀,则龙、砂、水难以体现优势。觅龙、审砂、辨水过程中,以整体思维为指导,密切观察山川形势是否阴阳对称互补,达到整体平衡。点穴、观堂、睹案过程中,从整体思维着眼,考察穴位高低是否适中,明堂矿光是否有毒,朝案远近是否相称。目的在于营造足以令人身心舒适、视野开朗、生意盎然的最佳生态地理环境。

    3,是燮①理阴阳主导风水学的价值取向观点:
    周易哲学的核心是阴阳学说。易传云:“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周易可称“宇宙代数学”专论宇宙万有运动变化。主张:“阴阳接而变化起”,“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强调一阴一阳的矛盾双方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内在动因。风水学吹捧利用这一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相结合,形成自己的理论骨架。常言“地理之道,山水而已”。山指龙与砂,龙有生有死,砂分阴分阳,水则有来脉与去向,是谓天门、地户,无非阴阳之别名。风水者,阴阳之道也。“相其阴阳”,旨在燮理阴阳。观山察水,目的在判明二者是否阴阳调和。或重形势,或重理气,千言万语,总在谋求营造一个山水融结、阴阳合和的最佳穴位。观山察水,还须结合天象变化。天体运行,气象变化。形成阴阳之气的升降浮沉,影响地理生态,故“气”在风水学中成为重要范畴。气与、水,关系密切。明朝人徐善继《地理人子须知》写道:气之来,有水以导之;气之止,有水以界之;气之聚,无风以散之。故曰:要得水,要藏风。无风则气聚,得水则气融。”天象变化,制约地理生态,必然影响人的身心。风水学从整体形势、长远趋势着眼,进行整体综合评判,而以燮理阴阳、藏风聚气为其价值取向。
    ①注释:燮理(燮音xie谐和,调和。)

    4,风水学的终极目标是顺天休命观点:
    人们的普通心理是希望有良好居室以保障身心康泰。风水学力图满足人们的这一欲求。上律天时,下察地理,以自然声称的青山绿水为依据,天时地理相结合,发挥人的主体能动作用,妥善选择,精心调整,以创造天人统一的最佳效应。人于自然环境,作用无非二端。一是“延天佑人”,即善于掌握并运用客观环境变化的规律,因势利导造福人群;二是“以人造天”,即发挥人的主体能动作用,适当改造自然环境,以满足人的愿望。风水术二者兼施:勘天、相天,觅龙、审砂、辨水,旨在“延天佑人”,刑天、补天、定穴、修堂、补案、损有余以补不足,旨在“以人造天。”在此过程中,既重峦头形势,又不为自然形势所局限;注重理气法则,又不为石气条例所束缚,一切从实际出发,通过主观努力,审时度势,“顺天修命”,即顺应天然形势,以完美人生性命。《易传》主张,人之改造、利用客观环境,不可主观武断,当“唯变所适”。天气有阴阳变化,地气有衰王休囚,时令有星移斗转,人在其中,只可应物变化,“与时皆行”,既考虑天时变化的恒定趋势,又考虑山川道路的未来发展。总的意向是使居室背山、面水、向阳。背山,则树木葱茏,能御寒抗风;面水,则有益于承风气,利养殖;向阳,则光线充足,身心舒泰。总之,营造一种时空统一,“藏风聚气”,使人身心康泰的最佳生态地理环境,是风水学的终极目标。

    5,直觉思维是风水术成功的奥秘观点:
    风水术本是古代一种师承秘传诀绝技术,带有浓厚神秘色彩,它涉及三方面因素。一是天时,地理,山川风水等自然因素,此乃主要方面;二是周围环境、附近道路及比邻建筑等所涉及的社会因素;三是人伦、禁忌,河洛、五行制约的文化心理因素。风水勘察过程是权衡三方面因素的系统思维过程,既要考虑外部空间的宏观环境,又要考虑室内空气质量,阳光、方位等微观环境,二者巧妙结合,内外协调互补,力求达到整体统一,阴阳和谐。
    在进行以上诸方面综合评价时,首先当遵循风水理论指导。或重形势,或重理气,虽理论体系有别,最终目的则一致。正如《易传》所云:“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归根结蒂,妙在点穴。然而点穴之微妙,绝非单纯依据风水学理论进行逻辑推论所能定夺,依赖术数家灵机一动的直觉。《易传》曰:“阴阳不测之谓神。”又曰: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强调的是人在平日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胸有成竹;关键时刻,“心有灵犀一点通”,借外境的某种刺激,诱发出“可遇不可求”的灵感,使认识达到升华,一穴定点,巧夺天工,顺天休命。

    直觉思维,以往多遭歧视,被斥为玄谈怪论。当年逐步受到科学家们青睐。它是一种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突发式心理体验,是一种灵感、顿悟式的认知活动,不借助逻辑推理,撇开理性认识,超越习以为常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规范,有着浓厚的非理性色彩,它对科学家们的发明创造扮演着妙手回春的“助产士”的角色。科学家一旦受到某种外在事物刺激,使认知活动发生突变,捕捉到难得的机遇,从而导致科学上的重大发现。日本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汤川秀树说:“单靠逻辑是什么也干不成的。唯一的道路就是直觉地把握整体,并且洞察到正确的东西。”爱因斯坦讲得更恳切,在科学发现中,“真正可贵的因素是直觉”“我相信直觉和灵感”。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对直觉、灵感亦多有肯定评价,值得认真重视。
    古代风水师之所以有的成功,有的失败,分野不只在于他们掌握的风水理论有高低,同时还在于是否赋有宝贵的直觉思维,能在既成的龙脉砂水之间,捕捉灵机。起灵感于自然,发顿悟于一旦,一穴精准,画龙点睛,天启聪明,不与人谋。故曰:直觉思维堪称风水术成功的奥秘。

 

------分隔线----------------------------
------分隔线----------------------------
本栏推荐
本栏热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