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信大师率弟子考察温革陵墓和温家祠堂风水(一)

郑州吉元堂预测网 2014-01-27 11:04 曾祥裕 浏览
石城山清水秀人杰地灵 李定信大师率弟子考察温革陵墓和温家祠堂风水 赣州晚报记者 曾祥裕 阳春三月,万象更新。3月20至21日,李定信大师精神抖擞 ,率弟子赴到石城县考察温革陵墓和温家祠堂风水。 温革(1006年-1076年),是我市石城县人,北宋时期

石城山清水秀人杰地灵
李定信大师率弟子考察温革陵墓和温家祠堂风水
赣州晚报记者 曾祥裕

  阳春三月,万象更新。3月20至21日,李定信大师精神抖擞 ,率弟子赴到石城县考察温革陵墓和温家祠堂风水。
温革(1006年-1076年),是我市石城县人,北宋时期的教育家、图书收藏家,也是客家地区私家办学之先驱。由于他所办学校规模大,藏书丰富,师资力量雄厚,所教学生人才辈出,名震朝野,被当朝皇帝宋仁宗下旨入京面圣,并赐为“进士”,敕封为“大儒”,因此,温革的教育思想对明清时期客家地区的教育有很大的影响。去年12月11日至13日,为了纪念和研究客家私人办学先驱温革,石城县委、县政府、县客家文化研究会、赣南师范学院客家研究中心与石城县客家温氏族人联合举办了“中国石城纪念温革诞辰1000周年暨温革早期客家民办教育思想”学术研讨会。
大凡杰出人才出自山清水秀的风水宝地,为了探究温革对其后人的影响,李老重点考察了温革的陵墓温家祠堂风水,从中发现了其中的风水奥秘,详细情况后叙。

李老率弟子考察温家祠堂风水

考证温革墓之坐山立向

温家祠堂风景



相关链接
编者按:以下两文或许可以帮助读者对李定信老先生去石城考察的这座千年温革古墓和这座百间大屋有更多的了解

篇一 从石城客家温氏看——
德泽绵长的族风
 赣南广播电视报社 龚映华

   温姓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温氏立姓3700多年以来,英才辈出,代有贤达。客家私人办学第一人的温革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优秀代表。温革生于北宋时期的公元1006年,因捐家资办义学,有力地推动了客家教育的发展而闻名于朝野,被当朝皇上宋仁宗恩赐为“乡贤”,敕封为“大儒”。他的业绩被简要地载入了《宋史》《大明一统志》《江西通志》及宁都直隶州、石城县志之中。

崇宗报本的后裔

  温革在民间创办的柏林讲学堂的年代是公元1036年,这就比声名远播的周敦颐公元1062年创办的廉溪书院还早了26年。然而,不知是史学家的疏忽,还是文学家抑或教育家的疏忽,对这样一位中国教育史上的先驱人物,人们竟了解的很少很少。这其实就是官方办学和私人办学的本质区别,历朝历代的史学家们无一不是为当朝统治者树碑立传 ,温革创办的义学是因当时产生的影响巨大,连皇上都知道了,所以才能在正史中占有一席之地。位于石城县高田镇湖坑村的田段中央,有一座庄严肃穆、外观气派的温革古墓,温革古墓的墓碑永远镌刻下了这一段辉煌的历史——温革逝世后,吉州进士伍柳菊为温革作的墓志铭,客观真实地表述了温革渊博的学识,办学的功德和不平凡的生平。
  崇宗敬祖,崇先报本,是客家人最本质的精神特征。温氏后裔中,有许许多多的人都想把这一段辉煌的历史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整理研究传承给今天的人们。这些温氏的后裔 为此作了不懈努力,,其中最突出的就有我们的文友温涌泉。
  积淀厚重的石城县,犹如一座金矿,遍地都是闪闪发光的金块,小小的石城,有1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2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几乎石城所有的名胜古迹,都被温涌泉以诗歌、散文或论文的形式进行了传扬。他还用小说的体裁,大篇幅地把太平天国在石城落下帷幕的这段历史和第五次反“围剿”中,为保证中央红军安全长征转移的石城阻击战,浓墨重彩地进行了文学手法的创作再现。
  这是一位为研究石城客家历史殚精竭虑,费尽心机的热心人。早在2003年,他撰写的论文“石城县在客家民系中的历史地位”,就被世界客属第18届恳亲大会国际学术研讨会选用并正式发表。客家文化积淀厚重的石城,是从那时开始受到客家研究专家学者关注的,温涌泉也因此和这些专家学者有了频频的交流和交往。他从与诸多专家的接触探讨中,更加看清了石城在客家民系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与深远影响。这也更坚定了他为石城客家研究摇旗呐喊、激扬文字的奋斗目标,此之后,他把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对石城的客家研究上。他撰写的“闽粤通衢在客家民系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及现实价值”,在世界客属第19届恳亲大会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又一次被选用、发表。他撰写的“客家办学第一人温革及其影响”,在世界客属第二十届恳亲大会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也再一次被选用、发表。为确立石城客家民系发祥地的历史地位,他不仅撰写了大量的文章发表在《赣南日报》、《赣南广播电视报》、《红土情》网站、《中国赣州客家网》、福州《客家》杂志等诸多媒体上,由他独立著作的《客家民系的发祥地石城》,也于2006年由中国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
  这位温氏后裔,已从客家研究的热心人成为了石城客家研究的一位业余专家,甚至可以说是石城县旅游开发的活地图,石城客家和旅游与外界接轨的桥梁和纽带。区内、省内和国内以及海外诸多知名的客家研究专家学者,都是在温涌泉的带领下,走进了石城的闽粤通衢,宝福院塔,杨村坊式亭、幼天王囚室、木兰陈坑围,永宁桥、通天寨等等名胜古迹处。几乎任何一个来到石城参观考察的人,都会为石城渊源流长、博大厚重的客家文化底蕴深深震憾。石城客家的吸引力就是近几年,由学术界和媒体的著书立说,宣传报道从而在外界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温革,无疑是石城客家人物中最杰出的优秀代表,对温革的民办教育思想进行一次全国范围内的研究、探讨,也无疑是使石城又将亮出一张响当当的客家名片。《中国·石城纪念温革诞辰1000周年暨温革早期客家民办教育思想学术研讨会》的成功召开,实在是温涌泉最欣慰的事情。因为,他一直在致力于研究、传承温革的具体工作。为了使石城的客家研究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为了今天的这个以研讨温革民办教育思想为主题的全国性学术会议,从酝酿到付诸实施,温涌泉和他身边的诸多石城客家后裔倾注了太多太多的心血。这些无怨无悔,辛勤奉献着的人群身上,无不真实地再现了客家人敬祖宗,崇学业,忠国事的诸多优秀品质。
  温革古墓旁,有三棵郁郁葱葱的千年古樟树,2004年冬天,有一棵千年古樟树被雷电击中而烧焦。村人在惋惜之余把古樟树从枝梢开始锯割。仿佛是与温革有缘,温涌泉是在古樟树被雷电击中的第二天走进了湖坑村。这位温氏后裔一直都在思考,要藉温革诞辰1000周年的契机,认认真真地祭奠一下这位深受客家后裔敬重、爱戴的祖先。在石城县这个还十分贫困的地方担任扶贫办主任的温涌泉,很多时间要下到乡村去走村串户,只要有机会路过湖坑村,他就要进去看一看温革的古墓。或许是崇宗报本的深深情结,或许是对这位老祖宗的魂牵梦萦,或许是温革在天之灵的暝暝召唤,让这位温氏后裔潜意识中又一次走进了温革的墓地,让他能在第一时间及时劝阻了村民们千万不要再往下割锯。这棵蓄满了千年精、气、神的古樟树,只要扎根在大地,来年就一定会抽芽发芽,重新绽放出一片绿荫。事实也真的如此,第二年的春天,这棵古樟树又冒出了新的生命。
  正是这位温氏后裔,最早领着赣州的几位客家研究者,翻山越岭走进了石城温氏老祖宗的开基地堂下村。站在功名柱林立的温氏宗祠前,我们为北宋大儒温革,倾尽家资购回国子监所有书籍,回家乡自办学堂的义举和气度深深折服。我们徘徊在柏林讲学堂的“双井”、“洗砚池”和“龟石”遗址前,寻觅着900多年前的青钱馆藏书楼和柏林讲学堂的遗风,臆想着当年周边地区乃至闽、粤客家子弟,聚集在一起求知解惑时的那幅动人画卷…… 这一切,都被我们用笔和镜头反映在了域内外诸多媒体之中。
  默默无闻的温革再度引起了温氏后裔,以及当地政府尤其是客家研究者的关注,这是一位了不起的客家人杰!这位客家民间私人办学的先驱,为客家摇篮地成就了浓墨重彩地华丽篇章。在温革诞辰1000周年这个千年等一次极不平凡的日子里,石城县人民政府、石城县政协,紧锣密鼓地筹备着召开《中国·石城纪念温革诞辰1000周年暨温革早期客家民办教育思想学术研讨会》。石城县政协及温涌泉偕他的族人,对温氏族谱作了认真的考究整理后,提前编辑出版了《石城客家温氏考略》一书。
------分隔线----------------------------
------分隔线----------------------------
本栏推荐
本栏热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