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命不仅需要物质滋养,还需要精神生活的充实升华

中国茅山道院 2022-06-08 11:45 藏经閣 浏览
人的生命不仅需要物质滋养,还需要精神生活的充实升华 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究竟哪个是主要哪个是次要? 马克思唯物主义观点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确实,自然、社会是客观存在的,支撑了意识形态。但是我要表述的是:物质生活不等价于物质,而精神生活也不指精

人的生命不仅需要物质滋养,还需要精神生活的充实升华

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究竟哪个是主要哪个是次要?

马克思唯物主义观点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确实,自然、社会是客观存在的,支撑了意识形态。但是我要表述的是:物质生活不等价于物质,而精神生活也不指精神。我们存在于这个世界,需要追求的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同步发展、协调和谐。

 

什么叫物质生活?

我们的肉体的存在本生是物质的形式,而物质生活就是我们肉体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具体表现为一日三餐不愁吃,一年四季不愁穿,避风遮雨防寒居有房。

然而,社会上有权有势的人士们的生活欲望追求是“荣华富贵”!享受鸡鸭鱼肉、山珍海味、美酒佳肴,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穿戴是绫罗绸缎,西装革履、花枝招展、珠光宝气,想穿什么有什么;居住的地方是,朱门高墙,楼台凤阁,园林幽径,湖光山色,高楼大厦,奴仆成群,保镖护身,住房宽绰,电视沙发,高级床垫,应有尽有,风雨无忧;不愁行,出门有车,道路宽阔,上天有飞机,下海有轮船,处处方便。这就是丰富的物质生活。但是在物质生活丰富的同时,事业有成就的上层人士们就真的快乐了吗?正好相反,富贵险中求!单一的追求物质生活只会带给富贵人们彷徨,失落与罪孽灾祸。

什么叫精神生活?著名诗人臧克家鲁迅诞辰100周年纪念会所写的《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再如,红军长征时他们的目的:抗日,拯救危难中的国家和民族;方向:北上——陕北抗日根据地。由于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红军在长征路上克服了千难万险:敌军,前阻后追;山河,纵横交错;雪山,白雪皑皑;草地,茫茫无边。吃穿住行的物质生活条件极为困难,可红军用“万水千山只等闲”的精神完成了两万五千里长征,取得了红军长征的胜利。这就是“红军精神”。“红军精神”为后期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影响、鼓舞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半个多世纪的生活。至今,“红军精神”源源不断地影响着有志之士人们的生活。今后,还将继续鼓舞着有志之士人们奋斗下去。但从科学发展的角度看,这种特殊情况下的物质极度贫困,虽说能产生精神食粮,可长期的贫困对社会健康发展不利,只能短期实施,不能长期执行。所以单一的精神生活也是不可取的,精神生活应该以物质生活为保障,而物质生活以同样需要精神生活的升华!

人一出生,就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饿了,你要喂饱他;冷了,你要给他穿衣,他有着自己独立的要求,这些发生在他身上的要求的满足是无法由另一个生命体去代替的。他为迈出的第一个步伐而兴奋;为学会的第一句话而喜悦;为唱出的第一首歌而惊奇;为画出的第一幅画而自豪。原来,我们的生命具有这么多神奇的潜力,开发和享受自己生命体的潜力是多么令自己愉快的事情。

说起来有点荒谬,在最缺乏独立性的童年,却是人生历程中肉体生命和精神生命生活最独立的一个阶段,也是最类似动物生存方式的阶段,到了学龄阶段,人就开始了进入人类社会生活的准备了,要学习今后从事社会生产、工作或生活的知识和技能。

肉体生命必须仰赖物质资源的提供才能生存,人的物质消费来源于社会生产、工作,这是与动物来源于大自然的提供所不同的。人是通过社会生产、工作来把自然资源拿到手的,因而,社会生产、工作对于人来说就是物质,只不过不是第一层次的物质,而是第二层次的物质,人是活在第二层次物质形态里的动物。社会的职能就是物质的生产、工作和分配。要完成生产、工作和分配的过程,就要有一个有效的社会系统,物质并不是一个省油的灯,人通过生产、工作来获得物质,物质就以淹没精神来做为报复,为了获得物质,人们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物质的属性,学习科学技术,投入劳动时间,人的生命原本的意义就渐渐的被物质蚕食了,肉体和精神原本的生活就被获取物质的体能和精神的支出取代了。

物质一旦通过社会生产来做为提供,就使它带上了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比如,自然物质没有好逸恶劳这种品质,但社会生产、工作就有,人人都想少干多拿,这是人的天然属性,为了少干多拿或者不干多拿,人与人之间就会产生争斗。社会生产需要合作,要有一个对大家都有利的秩序,这就要有管理部门。人的社会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单个的人是以与系统对立的姿态参加到系统的运作中去的,单个的人为的是自己的利益,又必须服从系统的运作要求,才可以获得自己的利益,这样,人类的社会系统就处在一种及其各种力量的相互对抗相互制约又相互合作的关系之中。

这样一来,人类的社会生产系统的建立的实际实现,就变成了人类成员之间的相互争斗又必须合作的结果,人性而不是理性在支配着人自己的社会系统的建立,至少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人类的社会系统完全是由非理性来支配的。

社会学家就是那些把人类从非理性对非理性个体控制的社会系统逐渐带向理性对非理性个体的控制系统的那些杰出的理性人物。理性的社会系统不是建立在每个社会成员为社会系统的整体效率理性地放弃个人自然属性的基础上,而是更有效的使每个人的自然属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在人类整体的角度上的最多成员的大限度的满意程度的参与状态。因而,理性的社会系统并不是脱离非理性的人性,而是提供给每个参与社会生产和分配的成员一个最大限度的公平合理的条件,同时又能最有效的发挥出人类生产的创造力和积极性。有效的社会系统是一个综合各种社会因素对最大限度的社会成员获得最多利益的最佳值。

完成这一任务是非常困难的,是举步艰难的,因为他们的对手不是没思想意志的自然物体,不是既可以制做原子弹又可以制做核电站的放射物质可以由人随意拿捏,而是带着一大堆自然属性而又无法摆脱自然属性的活人。由于社会系统无法摆脱人的自然属性,人就不能像处置自然物体那样处置人自己的社会,这就使社会的发展具有了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规定性。这道理如同人不能以死亡来摆脱饥饿一样。人无法消除自己的自然属性,就必须受制于自己的自然属性,因而,所谓社会发展具有自己的规律性,归根结底是来源于人自己自然属性的固有性。很多人怀疑社会有自己的规律,人不能消灭自己,就不能消灭自己的社会规律,社会规律就是人自己的规律。比如,有一个方案,以地球现有的资源和人类现有的生产力,容纳十亿人口可使人类社会无论在生活品质还是相互关系以及社会形态上都会产生一个根本性的改变,但谁愿意去做现有人口中的80%的那些不应当存在的人呢?生命的属性是反对死亡的,理性是无法战胜本性的,这种违背人的自然属性的方案再好也是不现实的。

为了使社会系统有效的运转,围绕这个系统的运转就会产生许许多多的附属意识形态,比如道德观念、法律意识、合作精神、公益品格等等,这些意识形态都是以精神的形式出现的,那么,它们算不算精神生活呢?不算,因为这些意识形态虽然具有精神的形式,但归根结底是社会系统物质提供的保证和附属,是为物质提供的正常运转服务的。因而,它们属于物质生活的范畴,是秩序文化,但往往,很多人会把这种意识形态当作是精神生活,这是一个极大的误解。

 

       什么是人生命中的精神生活?如同每个人的童年时期那样,精神生活是个体精神的独立形态,精神是自己的生活状态。如同植物需要阳光水分和氮磷钾才可以生长,但它本身却不是阳光水分氮磷钾,相同的阳光水份氮磷钾却可以长出千万种形态各异的植物来。因而,精神生命是与社会的物质提供系统是完全不同的一种独立的东西,既不是它的表现,也不是它附属,如同个人的存在原本超越这样或那样的主义一样,精神生命的形态是超越它赖以生存的社会系统的。它是一种个体生命对自己存在意义理解的状态,是他以为他是以这个意义在活着的一种理由和精神状态。它源于人固有的自然属性,却以千姿百态的样式在展现,就如同我们看到的大自然中千姿百态的生命体,有参天的树木、有顽强的小草、有娇艳的花朵、有苍劲的青松、有浩瀚的大海、有挺拔的山崖。

比如,一个笃信佛教的人,看起来他和其他人一样,每天吃饭睡觉,但他的精神生活的状态却和那些其他人大为不同,他坚信他现在是在为来世活着,他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是出自于这种精神状态。一个处在热恋中的人,会觉得整个世界都是围绕着她的爱情而存在,生活的全部意义就是将自己的全部灵魂和她所爱的人完全的融合。

人是一种具有超然精神属性的动物,这种精神属性具有强大的思考能力和想象能力,而人生最根本的课题不是如何获得物质来源,而是自己生命的存在意义,一个具有如此超然精神属性的生物,很难让自己处在一种不去思考自己存在意义的状态下完成由生到死这个过程的。而对于这一状态的思考的展开,就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丰富多彩的人的田园世界,这个田园是人最具虚幻的,又最真实,最隐秘却又最诱人的世界,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这个田园里的一株植物,人们获取物质资源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活着,而人们活着的目的却是让自己在这个田园里长成一个自己愿意长成的样子,在自我塑造,自我欣赏和自我鉴定的状态中,完成自己的生长过程。因而,它是人自己的意义,也是人生最根本的意义,是人真正的真实世界。   

举一个例子来说明精神生活文化和秩序文化的区别:《庄周梦蝶》的故事中说,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然,十分轻松惬意。这时全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一会儿醒来,对自己还是庄周十分惊奇疑惑。认真想一想这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庄周?这个故事表现了一种人生如梦的人生态度,又把形而上的“道”和形而下的庄周与蝴蝶的关系揭示出来。形而下的一切,尽管千变万化,都只是道的物化而已。庄周也罢,蝴蝶也罢,本质上都只是虚无的道,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论语》中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白话文释义:有子说:“为人处世做到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反而喜欢冒犯长辈和上级,那是很少发生的事。不喜欢冒犯长辈和上级,反而喜欢造反作乱,那是从来也没有发生过的事。君子致力于追求做人的根本,做人的根本树立起来了,大道的最高境界也就出现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不是仁的根本呢?”)                  比较这两个例子,我们不难发现,《庄周梦蝶》的故事与社会秩序无关,讲的是他活在一种状态中的感觉,庄周的这种思考和感觉,对后世中国文人的生活态度影响很大,如人生如梦的生活态度,有无共通,物我一体的感觉和境界。

而《论语》中的这段话就完全不同,与生命状态的感觉无关,讲的是一种处世哲学,劝人们先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然后再扩大为国家、为整个全人类而奉献。所谓“忠臣必出孝子之门”,如果首先不孝顺自己的父母的人,必然是一个极端自私自利的人,极端自私自利的人就很难做到爱他人、爱国家了。如果人人尽孝,天下必然大治,国泰民安,所以孝悌是治国的根本策略。

精神生活是指一定社会人们的精神生产、思想传播和精神享受过程的总称。其基础是社会物质生活。受社会物质生活特别是物质生产方式制约的社会精神生活是一个历史地发展的过程。进步的社会精神生活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精神生活是人们对人类思想活动状态的一种形容。它的内容很多,挑主要的来说,那就是关于下面一些思考和活动:如人生的意义;人性的认识以及人际关系;了解和处理人的各种感情问题,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等等。目的都是围绕着解决人的各种心理需要,也就是说都是因了人的心理需要而产生的。

在人的不同时期,人的心理需要也是不一样的。我们先看看各种思想需求都会显得弱一些的情况:以年龄来说,那是在人小的时候和真正老了的时候;另外,文化程度低、思想能力较弱的人、以及有意识抑制自己思想的人;还有就是生活上比较一帆风顺,生活无忧的人。由于人的幸福感的关键在于解决好人的欲望问题,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以上所说的这些人,他们的快乐感、幸福感都是较容易得到的。

但是,人类有着一种强烈的向往美好的愿望,那也是社会向前的最大动力。而且随着人类的发展,比如说文化程度、思想能力的提高,必要劳动的减少,都使人们的思想需求也是在自然增长着。这都是不可改变的趋势,也是一个很大的,难以解决好的矛盾。无疑,我们更希望在积极的意义上把它解决好,因此,找到一个好的精神生活很重要。

不难理解,好的精神生活的主线还在于解决人生意义的问题。虽然我们知道,人生意义的问题几乎是一生难解的,不管你如何努力,你的人生意义的探寻结果都是不可靠的,总是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之中的。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人生本来就不存在意义,其意义都只是因了我们的需要而产生的,因此总会随着人的状态改变而改变。但是,能在积极向上的出发点上找出我们的人生意义,并使之达到一定的稳定程度,然后把它作为我们的精神支柱,这就已经相当理想了。

丰子恺在写到他的师父弘一大师的时候说:“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 “人生”就是这样一个三层楼。懒得(或无力)走楼梯的,就住在第一层,即把物质生活弄的很好,锦衣肉食、尊荣富贵、子孝孙慈,这样就满足了。这也是一种人生观。抱这样的人生观的人,在世间占大多数。其次,高兴(或有力)走楼梯的,就爬上二层楼去玩玩,或者久居在这里头。这是专心喜爱学术、文艺的人。这样的人,在世间也很多,即所谓 “知识分子”、“学者”、“艺术家”。还有一种人,“人生欲”很强,脚力大,对二层楼还不满足,就再走楼梯,爬上三层楼去。这就是宗教徒了。他们做人很认真,满足了 “物质欲”还不够,满足了“精神欲”还不够,必须探求人生的生命及灵魂的究竟。他们以为财产子孙都是身外之物,学术文艺都是暂时的美景,连自己的身体都是虚幻的存在。他们不肯做本能的奴隶,必须追究灵魂的来源,宇宙的根本,这才能满足他们的 “人生欲”。这就是宗教徒。

道教是根植于中华沃土的宗教,它宗本于太上老子,立教于东汉张道陵天师,若只从张道陵天师立教算起,至今也已有近两千的历史。道教,顾名思义就是以“道”立教。

在道教看来,“道”是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源;它无处不有,无时不在。南华真人说:目击道存。具体来说,“道”就在我们的生命和生活中。道教经典《西升经·在道章》就指出:“人在道中,道在人中;鱼在水中,水在鱼中;道去人死,水干鱼终。”认为人不离道,道不远人,道就在我们的生命和生活中,是不可以须臾而离的。人不能失去道,就像鱼不能失去水一样。因此,道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有着密切联系,是人在现实生活中生存发展的根基,是世人美好的精神家园。由道而演教,道教的许多教义学说,不仅非常贴近我们的生活,而且能对我们现实的生活以重要启示,从而利益于人的生存与发展,利益于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当代着名学者卿希泰教授曾说:道教文化并不是一种远离尘世、与世隔绝、和现代生活没有关系的文化,恰恰相反,它的许多思想对当前的现实生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的甚至还可以说是一种匡救时弊的救世良方,对于社会主义的两个文明建设也很有参考价值。在此,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略抒己见,以抛砖引玉。


一、从善以美好生活

道教自古以来就有“众善奉行”的修行追求,要求对人对物都要有慈爱之心。所谓善,《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则强调:不杀不害,不嫉不妒,不淫不盗,不贪不欲,不憎不恨,言无华绮,口无恶声,齐同慈爱。

《太上感应篇》则概之曰:是道则进,非道则退;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积德累功,慈心于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怀幼;昆虫草木,犹不可伤。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炫己长,遏恶扬善,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宠若惊,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道教认为:行善积德是修道成仙不可缺少的前提。《老子想尔注》中说:欲求长生者,“百行当修,万善当着”。

葛洪《抱朴子内篇·对俗》讲到:“人欲地仙,当立三百善;欲天仙,当立千二百善。”《悟真篇》指出:“德行修逾八百,阴功积满三千,均齐物我等亲冤,始合神仙本愿。”《张三丰先生全集·大道论》说:“不拘贵贱贤愚,老衰少壮,只要素行阴德,仁慈悲悯,忠孝信诚,全于人道,仙道自然不远也。”每一个人,若能做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就可以全人道而致仙道,积道德而成神仙。

 

1、要躬行孝道,尽忠报国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基本道德准则。忠则是孝的扩充。忠孝思想是中国传统伦理的核心内容。 道教认为,学道之人也必须力行忠孝,这是学道的基础。《太平经》明确提出:“天下之事,孝忠诚信为大。”葛洪《抱朴子内篇·对俗》说:“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虚皇天尊初真十戒文》说:“仙经万卷,忠孝为先。”《净明忠孝全书》卷二说:“万物之中,惟人最贵,不忠不孝,不如豺狼蝼蚁乎?”可见,道教十分强调忠孝在引人向善中的重要性。

教人要尊敬父母师长,敬老怀幼,并把二十四孝刻石于宫观中,提醒世人要尽孝善待父母,传扬中华传统美德,使社会和人生更加美好。 

道教认为:要以孝于父母、忠于国家为基础以至大忠大孝,也就是要大慈大爱,道经中说:大忠者一物不欺;大孝者一体皆爱。欺心不正则无从言忠,忠就是要忠于自己的良心,忠于自己的心君;孝就是要孝敬自己的父母,并以此爱心去爱自己的亲人,爱所有的人,最终达到慈爱一切。

 

2、为人学道要诚信为本

诚信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是修身、立业应遵循的重要原则和道德规范。“诚”即真实无妄,其最基本的含义是诚于己,即对得起自己的良好。立身立业,只有做到“诚”,才能有所“成”。“信”即守信用、讲信誉。

道教认为,大道始末,以信为归结。成语则有“言而有信”,“一诺千金”之名句。诚信就是要不欺诈不妄言。道教历来强调,诚信既是学道修道的基础,也是做人做事的根本。《太平经》要求人们“内外为一,动作言顺,无失诚信”《老子想尔注》说:“人当常相教为善,有诚信。”系天师张鲁在汉中教导道民要“诚信不欺诈”。如果人人都能讲诚守信,这样社会就会太平,人与人之间就能和睦相处。

 

3、存好心莫诽谤嫉妒他人

人往往最容易以我为主,也最容易对他人产生嫉妒之心,更容易出于各种原因妄自诽谤他人,这是人性最容易由淳善走向不善的开始,由此发展下去则会生出仇恨之心,使人走向邪恶。因为诽谤、嫉妒都是不光明的做法,为此, 道教在其戒律中特别强调不嫉不妒,不憎不恨,要乐人之善,成人之美,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自见、不自是、不自矜、不自伐,修斋正心,以清静心而弘大愿。

 

4、要有慈爱之心,慈心于一切

中国民间有很多救人救物得善应的故事。道教神仙药王孙思邈,不仅医道济世救人,并施慈心于动物。 道教经典《度人经》有一句口号:“仙道贵生,无量度人。”要求道教信徒不仅要“度己”,而且要担负起“度人”的社会责任。

“度人”的内容很广泛,统而言之是要行善积德,济世利人,要尽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人,要为社会多做贡献。《道德经》说:“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为什么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完善呢?首先,助人者,人亦助之。其次,做了好事,心情舒畅,没有烦恼,做起事来得心应手,事业会越来越发达。

 

5、要积善以立仙基

《道德经》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西升经》说:积善善气至,积恶恶气至。积善神明辅成,天道犹佑于善人。《太上感应篇》说: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

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其有曾行恶事,后自改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也就是说,积善行善才能获得吉庆,才能得神灵的护佑,才有希望修炼成仙,功德成神。

在现代社会中行善积善就是要关爱生命,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环境。

 

二、从简以享受生活

我们知道简的相对语是繁,人生在世的根本其实不是繁而是要简,简就是要“简易”、“简约”,就是要抓住主要的本质的东西。简的原则就是要少思、安闲、轻松。司马谈论六家要旨时曾总结说:“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这或可说是对道家从简精神最合适的概括。由此而来,从简便成为道教应物处事的重要指导思想。“至道不繁”,从简使自己和他人都能有一个轻松的心情,相互交往也就没有那么的机关和算计,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

司马承祯“简则益生”。也就是说从简而行才能健康心身。庄子说: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坐忘论》中则说:夫人之生也,必营于事物。事物称万,不独委于一人。知生之有分,不务分之所无;识事之所当,不任事之非当。任非当则伤于智力,务过分则弊于形神。身且不安,何能及道?是以修道之人,莫若断简事物,知其闲要,较量轻重,识其去取,非要非重,皆应绝之。

犹如,人食有酒肉,衣有罗绮,身有名位,财有金玉,此并情欲之余好,非益生之良药。众皆徇之,自致亡败。静而思之,何迷之甚。蔬食弊衣,足养性命,岂待酒肉罗绮然后生全哉!是故,于生无所要用者,并须去之;于生之用有余者,亦须舍之。财有害气,积则伤人。虽少犹累,而况多乎。若处事安闲,在物无累者,自属证成之人。以简处事,一是要知生之有分,不务分之所无;二是要明白什么是无益于生的;三是要安闲无累。

 

对于如何做到以简处事,孙思邈真人则提出了十二少的方法:即“少思少念,少笑少言、少喜少怒、少乐少愁、少好少恶、少事少机。”保持了这十二少,即守住了生命生存的根本。由此可见,简单生活即由心灵的虚闲开始,抛弃一切牵绊,让思想自由地飞翔,与“道”同游。日常生活也应是以简易为好,天天美味大餐于身体也不一定有益,反而可能生害,诚如司马真人所说:蔬食弊衣,足养性命,岂待酒肉罗绮然后生全哉!

从简的另一方面就是要“崇俭抑奢”,这也是道教的传统美德,太上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所谓“俭”,即节约,这其中包括对物质追求的节制和个人贪欲的抑制。老子认为:沉溺于声色滋味等感官享受,受制于名缰利锁,不仅会大大地损害身体,更会妨碍体悟大道。因此,老子倡导“少私寡欲”,恬淡俭啬,节制物质欲望和个人私欲。节约而不奢侈,收敛贪欲,甘于恬淡,顺乎道义而有所节制,乃是俭之德。所谓“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简才能达到轻松,放松我们的心情。少一些烦恼,少一些忧郁,多一些开心,多一些快乐,像云一样逍遥。在上个世纪早期就有人曾经预言:“有史以来,人类将首次面对一个真正永恒的问题——如何利用工作以外的自由与闲暇,过快乐、智慧的美好生活。” 一贯以崇尚金钱和成功着称于世的美国人,也对过去的价值观产生怀疑和厌倦,不少人甚至宁可放弃高收入和为事业疲于奔命的生活方式,而选择少赚钱、少消费和求得快速成功,换取更多的自由时间,去过一种比较轻松的生活。

阅读有价值的书籍,道教经典,写诗,唱歌,欣赏艺术,学习新语言,到公园散步,去大海游泳,观看日出及日落,或去听小鸟唱歌——这种诗意而浪漫的生活方式看上去简单无比,实行起来却无比艰难。我们有不少人为了得到奢华的生活可以忙碌几年、几十年,却舍不得花费几个小时享受生活。舍弃物质而重精神,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似乎很难让人做出选择,神仙逍遥的道教思想,可以让我们从中寻找解开困惑的钥匙。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人的贪心也在快速膨胀,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徇私枉法,贪污腐败,投机取巧的现象。究其原因,是私欲膨胀促使他们绞尽脑汁争夺名利财富、贪图荣华富贵,其下场必定是可悲的!就像《道德经》中所说:“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这些话语让人们体悟,生命才是最宝贵的,一旦失去则不可复得。

懂得了这一道理,便不会为声色财富这些个人私欲所牵累,自然能够在实践中做到去奢去贪,崇俭节欲,从内心深处认同俭朴廉洁等道德要求,将其化为自身的品德。由此通过确立珍爱生命这一价值取向,来调节人们的需求结构,从而淡化人们对于一己之私欲的过分贪求,淡化小我,不为物累,以求得心灵的安和,实现肉体健康和精神自由,如此,才能最好地享受生活,实现体悟大道的人生理想。

 

三、从朴以真爱生活

《道德经》第十九章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朴的本质是质朴而无华,像生命之初的婴儿一样。道教讲“抱朴”,就是去除后天之伪,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朴素之道。也就是要求学道者持守质朴无华的本真,这样才能与道合一,达到自身人格的完善,而走向这种复归之路的关键则是“少私寡欲”,元代道士李道纯阐释为“清心释累,绝虑忘情”,是修道的必经之路。

卸下心灵沉重的包袱,才可以“穷理”;抛开俗事纷扰,才能“尽性”;摈弃了一己私欲,最终能“造道”。道教所倡导的“抱朴”,依托于人们对于生命的珍惜和热爱而得以实现。真爱生活是一种智慧,而古老的道教,正是这种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使世人更为合理、合“道”地安排自己的生活。“素朴纯一,足以知天”知天者,即能与天同寿。保持恬淡无欲、清静素朴的思想,不过分地追求外在的功名利禄和荣华富贵,不为个人的私欲而绞尽脑汁,不为个人的得失算计而心神不安,始终保持一种“安时而处顺”、“知足而常乐”的高尚情操,养成一种“与人无忤、与物无争”的旷达胸怀,才是“返朴归真”的真谛所在。

《太平经》中有“下古人心邪蔽,不若太上古之三皇,人心质朴,心意专一,各乐称天心,而忠信不欺其上,故可无文也”之句,意在批评世人品行邪恶,颂扬古人的质朴。在我们经常慨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今天,尤其需要这种返朴归真的境界。梁启超先生曾说:“天下之大患,在有智慧之人耽溺于私欲,日出其智慧以扩张其溪壑无厌的物质生活,……道家欲救此病,故以‘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为教”

治身返“朴”以归真,治世之道亦当归于“朴”。《道德经》第三十七章中称“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第五十七章中又说“我无欲,而民自朴”。执政者将“朴”作为治政原则之一,则民众也因此可以保持自然和朴实了。

《南华真经》“同乎无欲,是谓素朴”,认为执政者“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就是自身要静,行为要随道的规律,动静都要无为,使天下和自身都达到朴素的天然本性,这样天下就无人能与之争夺。从道的人则应“雕琢复朴,块然独以其形立”就是去除对本性的雕琢,恢复纯朴的本质,以自己本来的形象独立于世。

《淮南子》也将“朴”视为“道”的重要特性,称“朴至大者无形状,道至眇者无度量”。在天地初辟,万物未生之时,世界就是“混沌为朴”的。万物生成以后,“朴散而为器”,因此,执掌治政权利的人“澹然无欲而民自朴”,从道的人应该“偃其聪明而抱其太素”

庄子提出了返归淳朴的措施。从原则上讲,就是“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即不要用人为的东西去毁灭天然,不要用造作去毁灭性命,不要因贪求名声而成为名声的牺牲品。这样“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

 

四、从和以快乐生活

“和谐”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理念。“和谐”这一概念的提出,诚如当代着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所说,“是我们中华民族送给全世界的一个伟大的礼物”。

因此,在“国际道德经论坛”上,大会的主题就是“和谐世界,以道相通”“和”的意义,一是要通,二是要顺,三是要悦,四是要包容。通则和谐,和则相生。

当今社会,物质生活已经逐渐的占据了人们心理意识的第一位。对于注重精神生活是第一位的人来说,对于物质的追求则是放于其次的,但是从多方面来考虑,没有物质生活作为日常生活的保障,拿什么来谈精神生活呢?在没有物质生活的前提下,在个人生命和身体无法得到生存保障的时候,难道会有人想到精神生活,即使是能够想到精神生活又有什么意义呢?从多个方面来分析,如果只有单纯的物质生活观念而没有精神生活观念,那么人是否就是一个躯壳而没有生存的价值了呢。物质生活是精神生活的保障,精神生活是物质生活的升华,这两者在任何时候都是相铺相成的,没有人可以把这两种生活分离开来。我想任何一个伟大的哲学家也不会是有完全的物质生活或者是单纯的精神生活。没有物质生活的支持,精神生活就是空谈,没有精神生活的支持物质生活也没有存在的必要。 引用丰子恺在写到他的师父弘一大师的时候说的话:“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

我之所以说适当的学习,是想说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不同实际情况去选择学习的形式。我并不认为一些所谓高雅的文化活动才是最好的选择,一些看来没有什么意义,无聊的休闲活动就是浪费时间和光阴。如同人的睡眠一样,人的思想也需要大量的休息,需要很多轻松无比的简单快乐,这是从好的精神生活中得到心理健康所不可缺少的部分。

人的精神生活愈显重要了,如何得到一个好的精神生活?这也是时时摆在每个人面前,与我们关系密切的问题,希望我的粗浅看法能助大家打开思路,创造一个能让自己感到舒心的精神生活,从而获得更多的心灵快乐!身心健康,幸福长寿!

 

丰子恺1898119日-1975915日),光绪二十四年生,原名丰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笔名TK(主要原因是丰子恺的威氏拼音法名字为FONG, TSE KA)。师从弘一法师(李叔同),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中国浙江桐乡石门镇人。中国现代漫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

 

 

《杨公风水学-无师自通教材》作者---余信风水师简介

余信锋风水师花费十年写成的《中国杨公风水学·无师自通教材》《案例》,先从天干地支,阴阳五行,先天卦---河图原理,后天卦---洛书原理,杨公三元理气原理基础知识简介,地理必用的五行基础知识,杨公风水术罗经定位应用口诀与使用罗经的具体操作方法,杨公格龙立向消砂纳水风水方法,杨公格龙立向消砂纳水的九个步骤,杨公三元地理秘诀等三僚风水秘籍基础知识入手学起:还有城镇乡村选址方法,规划设计住房建设对自然环境风水要求条件,家居住房户型环境风水吉凶图注解,家居住房环境风水缺角户型化解方术,住房宅基地八方犯凹角或凸角煞气与化解,住宅周边煞气与化解方法,

余信锋风水师撰写的------首次付梓刊印对外公开的《中国杨公风水学·无师自通教材》第三册,第七卷《杨公三元地理模块化设计建造富贵宅局秘籍图文解说》,是杨筠松仙师亲授弟子刘江东先师后裔刘国胜大师,祖传风水图文秘籍(千余年以来家族立有严规,不得外传),于2010年,刘国胜大师心胸开阔,德高望重,慷慨将一套秘籍赠予余,余研读后视为珍宝,却也不敢贪天之功,私藏于室秘而不宣,以免辜负了刘国胜大师普度众生的大爱之心。今天,本作者将这一《杨公三元地理模块化设计建造富贵宅局秘籍图文解说》付梓刊印于世,供后学之士们研读实践,知行合一,为天下众生规划设计建造出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的居住、工作、生产经营之优良环境。有助于推动社会富足、文明、进步发展。

 

《中国杨公风水学·无师自通教材》是一部为易学爱好者们提供地理勘测、规划设计、建造阴阳二宅优良环境的实用作业方法:《杨公风水学·模块化设计建造吉地图文秘籍》的理论依据是:遵循“天地人合一”法则,借著天与地阴阳二气,山川与河流阴阳二气,作业建造阴、阳二宅为人类服务。例如;来龙与穴场要构成一六共宗的生成之数,立向与水口就要构成四九为友的生成之数,这样设计布局就构成了大自然磁场中金与水两条线(油路与电路原理)阴阳匹配、相生相辅相成(犹如发动机才能够生气勃勃地启动起来,转化成动力,活起来)、夫妻交媾的堂局,堂局周边环境峦头形势若能建造得错落有致,背风朝阳,藏风聚气,主穴位上的建筑物要端庄方正大气,主楼宇前面明堂宽敞明亮,左青龙、右白虎上的建筑物平衡对称、环护有情,这才符合东方建筑文化的规制。即便是在不得龙气地方,依据本书的“模块”图文规制,用人工改造建筑的阴阳二宅,也一定有吉无凶。当然,如果是得龙气地方,依据本书的“模块”图文规制,建筑的阴阳二宅,更是锦上添花,生发出人丁、财富、权贵、健康长寿兴旺的富贵效果。

余信锋风水师撰写的《中国杨公风水学·无师自通案例》第四册一书,是运用杨公风水理论和技术的眼光,观察看待地球上龙脉风水环境结构,包含了天文运转变化知识;涉猎到地球磁场的形成原因和其它行星的磁场的形成原因是类似的,地核可分为内核和外核,外核为液态,内核为固态。地球内部存在有哪些物质呢?地球内核中有高温、高压、地应力、磁场、能量场。地球或其它行星由于某种原因而带上了电荷或者导致各个圈层间电荷分布不均匀。这些电荷由于随行星的自转而做圆周运动,由于运动的电荷就是电流,电流必然产生磁场,地球表面形成的龙脉生气濡养人类与万物------地球磁场对于地球上的生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我们免受紫外线、宇宙射线、太阳风暴的照射,而且它会保护地球的大气层。所以太阳系中惟有地球才具备了人类居住,生物存活繁衍生息的条件。杨公风水学教你观察地球上经纬度不同的国家地理自然形象、城市、乡村自然环境上建筑造型结构风格不同,给予居住者产生出的心理暗示不尽相同,人种肤色,思维方式、价值观取向,人、事、物之生发与演化也不尽相同,它涉猎到世界人类的宗教、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风民俗,影响到居住者行为方式与吉凶祸福的效果也不尽相同,以及人类社会进化发展规律的走向!该书既系统、严谨,又好读、易懂,知识面广博。

本作者撰写这套教材和案例的宗旨:是为了培养风水师的真才实学技艺,还要培养风水师的心胸、眼界和品德修养,提高风水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高层次升华,能够成为德艺双馨,名扬四方,受众生敬重的风水师。

本作者撰写这套教材和案例中:旨在启发未来风水师在执业为客户服务过程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风范。未来风水师善于劝导‘福东家’人们,做到认真读书学习文化知识,修心养性,培养良好品德,热爱祖国,听共产党的话,立党为公,做到家庭和睦,勤奋劳动,努力工作,生财有道,事业有成,家庭生活富裕幸福,多行善,积福报!阴阳宅环境风水自然会变化吉祥,儿孙贤良明理成才,家道兴旺。

 

《中国杨公风水学·无师自通教材》(第三册)

------杨公风水术模块化设计建造吉地秘籍·无师自通教材

余信锋 撰写

本教材为彩色印刷,图文并茂,装订精美

开本:787mmx1092mm 1/16

字数:770千字

页数:644

印张:40.25

印数:2000

版次:20197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黄河路与东三街交叉口东南角50米路南绿城MINI国际商务楼1403       

公交车站点:22路、23路、30路、71路、83路黄河北街站下即可   

服务热线:15617680989

每本书价格:189元(全国包邮)

购买方式:分享好友(微信)分享朋友圈

购买方式:请扫二维码

购买方式:售书热线:15617680989

    

   

     《中国杨公风水学·无师自通案例》~(第四册)

余信锋 撰写

本教材为彩色印刷,图文并茂,装订精美

开本:787mmx1092mm 1/16

字数:628千字

页数:517

印张:32.75

印数:2000

版次:20197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黄河路与东三街交叉口东南角50米路南绿城MINI国际商务楼1403       

公交车站点:22路、23路、30路、71路、83路黄河北街站下即可   

服务热线:15617680989

每本书价格:109元(全国包邮)

购买方式:分享好友(微信)分享朋友圈

购买方式:请扫二维码

购买方式:售书热线:15617680989

 

杨公风水学·无师自通教材~第三册部分目录

第一卷 学习地理必用的五行基础知识和杨公三元理气与峦头原理

第一章,学习地理必用的五行基础知识

第一节 论天干地支阴阳五行的性质与生克制化作用择日课必备

第二节 年上起月、月上起日、日上起时方法

第三节 罗经使用方法

第四节 杨公风水术罗经定位应用口诀与具体操作 

第二章 河图与洛书阴阳五行原理基础知识河图与洛书原理概论:

第一节 先天卦---河图原理

第二节,后天卦---洛书原理:

第三节 先后天八卦名称的由来及意义概论 

第三章 杨公三元理气原理基础知识简介

一,先后天八卦掌决图

第四章 杨公格龙立向消砂纳水风水方法

   杨公格龙立向消砂纳水的九个步骤

 

第二卷  杨公风水学各种五行的查法与妙用

   (首次刊发予世的三僚风水秘籍)

第一章 风水术各种五行的查法与妙用

第二章 关于玄空北斗七星去打劫方术的思辨

 

第三卷 杨公地理基础学(首次刊发予世的三僚风水秘籍)

《杨公学派地理古言》:天地有万物,山川有变迁,前贤作书理,后人知古今。不是路通车顺,便是山崩水冲,有人识得真龙性,却与杨曾廖刘同。昆仑乃是山之祖,天下千枝万叶中。庚兑江北真气脉,艮亥江南第一龙,巳丙丁归闽越地,坤申巽在六阳丰,戌乾坎癸南群盛,卯乙单行下赣中,寅甲却带独地走,离壬对向广凌宫。有人看过人间地,万物江山掌握中,论断前迎水口聚,后倚本退连脉真,内接生气局,外迎金鱼宽,为的折十字,阴暗拱外边,八风吹不动,三关要水缠。地理真妙诀,学者要识得,认识山形情,理气定要清,为人多造福,便是地理明。

第一章 三元地理风水专业名词意义

第二章 登山寻龙辨穴向砂水注意事项

第三章 学习杨公风水术者之必修课---来龙入首测量方法

    城镇乡村住房建设对自然环境风水要求条件?

第四章 《家居住房户型环境风水吉凶图注解》

  《家居住房缺角户型环境风水化解方术》

第一节、住房缺角户型环境风水化解方法

第二节、住房宅基地八方犯凹角或凸角煞气与化解

第三节、住宅周边煞气与化解

 

第四卷 杨公三元地理秘诀

第一章 杨公三元真阴阳夫妇交媾法与杀人黄泉及救贫黄泉口诀

第二章 怎样看八杀黄泉?

第三章 二十四山依向论水的实用方法

第四章 龙上八煞(八宫黄泉路)

第五章 三僚杨公地理风水术秘法总纲

杨公风水术一盏灯------秘传:

廖公问杨公曰:一盏灯,仰观天文,俯察地舆,何为生?何为死?何为左?何为右?何为表?何为里?风从何来?雨从何而起?天地有几千万里?杨公答曰:东为左,西为右,南为表,北为里,风从仓梧,雨起交市,云从四方,露从地起,天地东西九十万里,南北八十万里,东海西海想去二万八千里,南海北海相通二万六千里。

全文暂不一一赘述……

 

第五卷 杨公地理断诀

  三僚杨公堪舆风水总论

  杨廖仙传二十四山龙头运真诀

  《杨公断阳宅吉凶方法》

  阳宅五大局---负阴抱阳局吉凶应事

  阳宅太阴局、太阳局、少阳局、少阴局---负阴抱阳局吉凶应事

 第一、太阴荡气局

 第二、太阳迫气局  

 第三、少阳乘气局

 第四、少阴聚气局(夫妻交媾局)可改善设计成负阴抱阳局

 第五、阳宅负阴抱阳局

 附:公司办公楼犯反弓水也会生意兴旺发大财古今案例

 附:余信锋风水师为Ly县新一高中学校园园林规划设计方案

 

第六卷 杨公风水学正宗择日课方法

  (首次刊发予世的三僚风水秘籍)

  刘家《造葬碎金赋》注解

  (刘江东家传内部秘笈资料)

  论三元救贫绝处逢生诀

  曾廖刘先师作灶用课篇

  用作灶治疾病妙诀

  择日催旺婚姻生子财富仕途总纲

  论作灶嫁娶夫子财用课

  嫁娶日课的择吉方法

  选择嫁娶用课制化神煞秘法

  制化孤鸾日用课妙法

  夫妻和好用课妙法

  论嫁娶后阴盛阳弱催旺人丁秘法

  何方法择日能制化绝嗣日?

  何方法能让久婚不育人家早生儿女?

  安床日的择真天嗣吉神方法

  凤凰星日课妙用秘诀

  麒麟星日课妙用秘诀

  血丧安葬选用日课

  修风水用课格

  做寿城择日课

  出门求财或外出上任择用日课

  选择搬迁日课吉时---须避开天罡四煞时

  三元择日学研究课程

  斗首择日方法详解篇

  论斗首择日法要领

  斗首廿四山日课吉凶应验

  天星择日课方法

 

第七卷 杨公三元地理模块化设计建造富贵宅局秘籍图文解说

  (首次付梓刊行对外公开的杨公风水学模块化设计建造吉地秘籍)

   前言

第一章 三元玄空大五行之富贵宅局模块化秘诀

第一节 元运

第二节 三元大卦

第三节 立向收水格式

第四节 四神---环境风水模块化形局图

第五节 合五---催官水来朝堂案例模块化形局图    

第六节 合十:环境风水模块化形局图---合五十同途收山出煞密旨

    什么是生成之数?

第七节 堂前水倒左倒右---环境风水模块化形局图

第八节 救贫局(三元九运廿四山格龙立向纳水催旺丁财贵寿)

    ------环境风水模块化形局图

第二章 三元九运廿四山正局---模块化形局图       

    附:《夫妇交媾法(阴阳说)秘诀》

第三章 地理形势与三元理气综合断法

   一、八宫来龙立向收催官水

   二、三元九运理气结合峦头判断阴阳宅吉凶显象

第四章 二十四山寻龙点穴秘诀

第五章 杨公三元风水催官术

   平洋寻龙点穴的方法

   山陵寻龙点穴的方法

   附:星移斗转秘诀

第六章 二十四山峰砂吉凶断法

 

杨公风水学·无师自通案例~第册部分目录

致众多爱好学习研究中国杨公风水学问技艺的同学们:中国杨公风水学·无师自通案例第四册为彩色印刷,图文并茂,装订精美,内有世界地理、天文、人文、人类发展趋势,城市建筑环境风水规划设计人才两旺,原理知识,技艺实用,不明白之处可向余信锋风水请教辅导。

为彩色印刷,图文并茂,装订精美

开本:787mmx1092mm 1/16

字数:628千字

页数:517页

印张:32.75

印数:2000册

版次:2019年7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黄河路与东三街交叉口东南角50米路南绿城MINI国际商务楼1403       

公交车站点:22路、23路、30路、71路、83路黄河北街站下即可   

服务热线:15617680989 

      

杨公风水学·无师自通案例~第四册部分目录

第一卷 易学家站在昆仑山巅论五大龙脉文化,预见人类走向大同世界趋势!

第一章 昆仑山是世界五大龙脉祖宗与人类文明血脉相承

第二章 人类为什么需要宗教信仰?

第二章 基督教为什么会成为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第三章 伊斯兰教文化  

第四章 中国道教文化要与时俱进创新科技再立奇功  

第五章 中国佛教文化

第六章 中国儒家思想文化

第七章 世界五大洲必归一统,天下人心趋向世界大同康庄道路!

第二卷 《用杨公地理学看世界七国环境形象其盛衰各有春秋---风水案例》

一、以色列国家地理风水形势分析

二、A、美国白宫风水分析与美国国会大厦风水分析文章定稿

B、美国国会大厦环境风水形势分析

C、美国白宫环境风水形势分析

三、A、俄罗斯地理环境风水形势分析

   B、莫斯科是水龙绕城玄武水神镇守的风水形势格局分析     

   C、附:《俄罗斯民族性格特点》

 四、日本国地势形状似蛟龙用《易经》形气论剖析其利弊

 五、朝鲜半岛地理似“火药桶上的炮捻子”象数吉凶徵兆!

六、越南国地理似“一把大弯刀”象数凶吉徵兆!

 七、A、中国地理环境风水分析

    B、浅论北京地理乘昆仑山北龙生气可立世界大国首都之利!

C、浅论北京紫禁城呈现为阳亢局之弊!

 

 



------分隔线----------------------------
------分隔线----------------------------
本栏推荐
本栏热点
本栏最新